走讀京都 – 平安時代的光輝與晦暗,平等院鳳凰堂,三十三間堂

Published by

on

前言

每當我們提起京都這個時代,腦中浮現的影像不外乎就是穿著平安時代傳統服飾的貴族,各種宴會、和歌交流、詩會等風雅的休閒活動,在天皇勢力的庇蔭底下,享受著榮華富貴。

在這個看似美好的時代,也隱約透漏出他的陰暗面,也促使歷史的巨輪,往下一個階段前進。這次的走讀,讓我們一起見在證鐮倉幕府前,平安時代中後期王朝文化的時代,所遺留下來的一絲光輝。

宇治,源氏物語

從JR宇治車站,往宇治平等院的方向走去。在經過宇治川前,很難不注意到紫式部像。讓我們透過紫式部所著,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源氏物語,來一窺當年王朝時代的繁榮吧。

先簡單講述源氏物語的情節,該書的主角“光源氏”,為天皇和身份地位低微所生之子。由於母親地位太低,使得光源氏無法成為皇子,而被當成朝臣並賜予“源”這個姓氏。

由於容貌俊俏,光源氏在宮中算是眾人目光的焦點。在一次的鬥爭中被流放至明石,後來被赦免回到了朝廷,繼續在權力鬥爭中爬到了人所能抵達權力頂峰,僅在天皇之下。最後,卻在孤獨與落寞中去世。

源氏物語最後的十帖,將場景轉往宇治,描述著光源氏後代的情愛糾葛,以及貴族權力的沒落的過程,被稱為宇治十帖。如果對源氏物語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觀賞大河劇“致光之君”,以及造訪在宇治的源氏物語博物館。

源氏物語一書的地位,或許可以拿中國四大奇書的紅樓夢來類比。而另一部平家物語,也可類比於三國演義。而源氏物語中的主角光源氏,一般普遍認為參考了藤原道長這號人物來塑造成小說中的性格與經歷。

既然聊到藤原道長,我們先稍微將鏡頭拉遠,俯視一下這個藤原家最榮華富貴的時代。在七世紀末桓武天皇遷都京都後,到了西元九世紀到十一世紀這兩百多年,就是藤原家權力頂峰的時期。

貴族們透過將家族的女兒嫁給天皇,生下來下一代的皇子的外祖父基本上就坐穩了攝政或關白這個最高權力的位子,這也成為貴族間權力爭鬥的主要方式之一。

而做的最極致的,也就是藤原道長了。道長讓三個女兒(彰子、妍子、威子)嫁給三代天皇,守備之廣讓藤原家的地位在當時真是穩如泰山。

此世即吾世,如月滿無缺

如此囂張的和歌,正能反映出那樣權傾一時的意滿與驕傲。

平等院鳳凰堂

晚年的道長皈依佛門,相傳在臨死前用紅線,將自己的手與與九尊阿彌陀如來的手綁在一起,希望可以被佛陀引渡到西方極樂世界。

而道長晚年在與治所居住的別墅,也由他的兒子藤原賴通繼承父親的往生極樂大願,改建為如今的鳳凰堂,並被淨土庭園包圍著。

在歷經多年的整修後,鳳凰堂再度對外展現。中央的本堂供奉著阿彌陀如來,配合兩側的翼樓,有如鳳凰展翅般的意象。不同於其他的庭園水池造景,鳳凰堂的淨土庭園樣式,再現佛教「極樂淨土」的景象,而本堂(阿彌陀堂)也象徵著極樂世界。

右方的渡橋,也是淨土庭園中重要的組成之一,象徵著「彼岸」與「此岸」的連結。

鳳凰堂某種程度,可以說是藤原道長自己的任性之作,也是後代為了延續家族繁盛,在當時的「末法」時代,透過供養阿彌陀佛來取佛法的保護與加持。

歷史總是非常的諷刺,藤原家後代未能順利為天皇家產下子嗣,加上武士階級興起,沒多久後就進入了鎌倉莫府時代。王朝時代結束了,藤原家權傾一時的時代也結束了。

在後續的戰火中,平等院受到不少的災害,但淨土庭園中的鳳凰堂奇蹟似的保存了下來。

在古代的日本,天子的象徵就是鳳凰。在京都除了鳳凰堂之外,金閣寺屋頂上也有一隻金鳳凰。你想的沒錯,敢使用皇室的吉祥物作為自家廟宇的裝飾,也只有當時那些權力相當(可能還超過)天皇的權貴有膽這麼做。關於金閣寺,就留到之後再詳細介紹了。

曾經初權傾一時,不可一世的藤原家,在鳳凰台建成後迅速的衰落。無常這兩字,貫穿了源氏物語和平家物語,這兩本日本的經典之書。

或許,也貫穿了古今中外的歷史。

除了平等院鳳凰堂,宇治公園也是很適合散步,感受一下王朝文化的一絲餘韻。除了平等院之外,宇治上神社更是日本尚存,歷史最悠久的神社。有點可惜的是這幾次的造訪宇治,都未能造訪這座日本最古老的神社。

如果覺得京都是遊客太多,來到宇治或許會讓你覺得舒服一些。

三十三間堂

在藤原家衰弱,武士階級興起後到鐮倉幕府這段時間,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屬於武士階級的平家和建立鐮倉幕府的源家。在平家勢力鼎盛的時代,以往外戚干政的手段依舊,平家領袖平清盛將女兒平德子嫁給高倉天皇,宛如當時的藤原家一般。

而我們之前提到的平家物語,開頭第一章如此寫道:

祗園精舍鐘聲響,訴說世事本無常

娑羅雙樹花失色,盛者轉衰如滄桑

平家物語作者不明,有一說是藉由當時的吟遊詩人傳唱而成。在2022年的動畫<平家物語>中,藉由虛構的主角琵琶的第一人稱視角,見證了平家霸權的興盛與衰弱,非常推薦想了解平氏一族興衰的朋友觀賞。

如果想尋訪平家相關的歷史景點,廣島的嚴島神社和京都的三十三間堂可以說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個景點。三十三間堂是當時候白河上皇發願所建,供俸著1001尊千手觀音立像。

本堂由三十三個柱間構成,也象徵著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三種應化身,以合適的姿態拯救著眾生苦難。

超過一萬尊的觀音立像,安放在這個京都最長的木造建築裡。進到三十三間堂中,真的會有一種被震攝,並且法喜充滿的感受。就算對於日本歷史或佛教沒有太多的興趣,來這裡感受一下近千年來沉澱下來的歲月,以及當時的人們對於佛法的崇敬也是一個非常難能可貴的體驗。

從醍醐寺,東大寺,三十三間堂,到鎌倉的長谷寺,高德院等等,佛教從學理性的探討(奈良佛教),制度的完備(平安佛教)再到普及於當時的平民武士階級(鎌倉佛教)。有了這樣的概念後,就更容易理解眼前的佛寺,對於當時朝廷或民眾的意義了。

三十三間堂屬於天台宗宗派,並以觀音信仰為主。在先前造訪鞍馬寺,介紹了非常特別的三位一體的主神尊天,就是融合了當時盛行的觀音信仰而來。

三十三間堂也是少數在應仁之亂中(十四世紀)倖存下來的建築,但是曾經在更早的12世紀中的一場火災中損失了大部分的佛像。現在三十三間堂裡面的觀音立像和坐像大部分是在鎌倉時代所造,並以金箔包覆著。

當然,裡面是禁止拍照,那種充滿佛法氛圍的空間也非常推薦旅人們造訪。如果看完平家物語,對於平清盛這個人有許多的不理解甚至厭惡,覺得就是他害的平家一族滅亡的元兇。

有這樣的想法當然是合理的,但至少他為後世留下了這樣的佛教瑰寶,也見證了當時平家權力的強大。

在遊客如織的京都,三十三間堂同樣也是相對清幽的景點。在源平合戰之後,平家六波羅地帶的宅邸在後續的戰火中皆損壞殆盡,僅存這座法堂,在王朝時代結束之前的晦暗中,持續照射出撫慰人心的佛法之光。

後記

同時把日本兩大名著-源氏物語和平家物語,寫進這篇不算長文章中實在有點倉促。但如果把這兩本名著的細節展開,就是一部中篇動畫或是一整部大河劇的份量,也不是走讀系列文章的本意了。

對於王朝時代末期的平家,未來有機會造訪嚴島神社時應該會再多聊一些吧。接下來,我們會進入平安時代後期,室町幕府時代,更多耳熟能詳的景點就是在這時候建立的,敬啟期待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