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日本 – 走過江戶時代的喧囂,木曾路,馬籠宿,妻籠宿

Published by

on

前言

在走讀京都系列文章中,我們回顧的主要是平安時代到室町幕府這段一千多年以來的歷史。而當戰國世代落幕,德川家取得了天下之後,日本社會處於一個相對平穩且無聊的德川幕府時代長達260年左右。

德川家之所以能牢牢控制日本這麼長一段時間,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參勤交代,簡單說就是地方諸侯(大名)要定期前往江戶報到。這樣的制度著實削弱了地方諸侯的實力,也讓參勤交代路途上的周邊聚落繁榮了起來。

木曾路

圖片來源:https://toyowa-jp.com/zh/products/kisoji/

木曾路,就是當時參勤交代的主要路線 – 中山道的其中一段。由於地處山中,相較於另外一條參勤交代的路線東海道(大約就是東海道新幹線的路線)沒有受到戰爭的破壞,也沒有被大量改建成現代化建築,在山中被靜靜地保存了下來。

在2016年,木曾路被日本官方認定為日本文化遺產,而今天要分享的兩個宿場,就是木曾路南方,最接近名古屋的兩個宿場-馬籠宿與妻籠宿。

自駕前往這些宿場可以說是非常方便,都有停車場可以停放車輛。大眾運輸的話,名古屋和中津川,南木曾也都有巴士可以到達馬籠宿。而妻籠宿則可以從南木曾獲馬籠宿搭巴士到達,或者時間允許的話從馬籠宿步行過去。

馬籠宿

走讀類文章寫多了,竟有一種一看到地名就想考古一下的習慣了。在上高地的文章中,考據了一下著名的景點河童橋的名稱由來。而馬籠宿的名字由來,有一說是因為坡道太過陡峭馬匹難以通行,要先將馬匹安置在入口旁的驛站,故稱馬籠宿。

馬籠宿的入口,坡度的確蠻陡的,在石板路上拉著行李對行李箱真是種折磨。

這些宿場的主要客戶就是地方大名,雖然承平的江戶時代沒什麼太大的戰亂,但這些大名在山賊土匪的眼中就是上等的肥羊。

為了確保客戶的安全,宿場都會有一些基本的防禦措施,像這種「枡形」街道的設計,讓敵人無法一眼就看清出整個宿場的樣貌,並可以在左邊高地差的空間安排一些伏兵,提升整體的防禦能力。

由於馬籠宿的坡度高低差,可以有效利用水力來推動水車,用來碾米,碾蕎麥等。水車旁的階梯據說就是原本江戶時代的階梯,右邊的坡道是後來重新修築的。

由於這次在馬籠宿住宿一晚,所以可以在清晨六點多,民宿早餐用餐前就到馬籠街上走走。清晨的藍調時刻,柔和的光線刻畫出來的街道真是令人感到放鬆。

此次下榻的飯店,但馬屋。傳統的日式老房子,住起來別有另外一種感覺,就留給之後再做介紹囉。

入住但馬宿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原本在犬山城的天氣還不錯,到了馬籠卻已經轉為陰天。在稍作歇息後,趁著離晚餐還有段時間,再度拿起相機在馬籠的道路上散步,約莫夕陽時陽光終於從雲層的邊緣探了出來,用這樣的黃金時刻來妝點這些古色古香的老房子。

馬籠茶屋可以說是馬籠宿其中的一個絕佳的攝影點,傍晚時分入住在馬籠的遊客不知不覺都會停留在這裡拍照取景。馬籠茶屋本身也是一個民宿,有不少歐美遊客住(我們住的但馬屋也有一半是歐美面孔,這種日式傳統小鎮似乎特別吸引西方遊客)。

整個馬籠街道,走起來會有種純樸版的京都二三年坂(可參考走讀京都三一文)的感覺。同樣都是江戶時代風格的老房子,馬籠宿的店舖就低調許多,並更具有生活感一些。

馬籠宿在1895年和和1915年發生了兩場大火,確切原因未明,事後調查得結果比較偏向當時氣候乾燥,木造的建築群一不小心就會引來祝融之災。這兩次的火災幾乎燒毀了馬籠宿上的所有建築,在當地居民的重建下也儘量保存了江戶時代的風格。

由於位於木曾路的最後一段,離市區較近即使是平日白天遊客也是絡繹不絕,也感佩重建這個宿場的人們。即使馬籠宿感覺較為現代,但依舊呈現了部分當時宿場的風情,讓旅人們感受當時大名們參勤交代路途讓的辛勞與熱鬧。

順著馬籠宿的石板道一直往山裡走,就會到下一個宿場-妻籠宿。由於自駕又帶著小朋友,沒辦法親自體驗這一段木曾路上的風景。就讓我們抄個捷徑,開車前往妻籠宿吧。

妻籠宿

離開馬籠宿,開車約莫15分鐘就可以到達南木曾路倒數第二個宿場-妻籠宿。妻籠宿的名字由來,如果用馬籠宿命名的邏輯,豈不是要把妻小留在宿場外,先生自己…

其實妻籠宿名稱的由來,是來自”妻”的日文發音”tsuma”,與”端”同音,意味邊緣之地。畢竟對於古代大名和往來各藩之間的武士,中山道已經遠離城市,像是邊境上的小鎮那樣。

一進入妻籠宿,馬上感受到跟馬籠宿不太相同的氛圍。不同於馬籠宿經過兩次大火,妻籠宿基本上沒有受過較大的天然災害,得以更原汁原味的保留兩百多年來江戶時代的風情。

這棵彎曲生長的樹,讓我覺得是妻籠宿的一個很大的亮點,也是一個人與自然互相平衡的微妙狀態。人沒有嫌樹礙事而砍掉,樹也就彎曲了自己的身子,延展到屋簷外再重新往上生長。

隨著明治維新的展開,在原來的中山道附近建設了現代化的鐵公路,讓木曾路上的驛站失去了原本的功能。離市區較遠的妻籠宿,更是面對了老屋傾頹,人口的外移種種的壓力,使得保存這樣的古蹟的難度越來越高。

面對這樣的困境,妻籠宿的居民們制定了「不出售、不租賃、不破壞」三不原則,守住了這塊江戶時代留下來的聚落,更延續了這段歷史的記憶。

某些房舍也重現了當時江戶時代的居住格局,和一些當時的日常用品。

這次恰巧馬籠宿,和妻籠宿兩個宿場的本陣都沒有對外開放。本陣,就是大名和高級官員居住的地方,而協本陣就是比較次級官員居住的地方,或當本陣的備用場所。

妻籠宿的協本宿也是非常的漂亮,明治天皇還曾經下榻過。事後非常後悔沒有付門票費進去參觀,查詢相關資料時,發現冬天時夢幻的光線會從光護照射進來,落在屋中的掛爐上。

當時是10月1號,還不算是冬天,但光線應該也不會太差吧。這也給了我一個經驗,難得出來玩還是儘量多體驗一些,不然下次要來妻籠宿也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

想當初在規劃行程的時候,馬籠妻籠其實還不是搞得很清楚,想說在訂房網站上訂到其中一個住宿就好了。實際走訪後,才發現這兩個宿場的差異比想像的大得多。

同樣都是當地居民努力重建,維持的聚落,馬籠宿林立的店家就像是觀光名勝。妻籠就像是時光膠囊,確切地將時間停止在一兩百年前。直到1998年長野冬季奧運的舉辦,這個位在長野縣邊緣的宿場終於迎來久違的人潮,重現江戶時期的風華。

由於接下來要開好長一段路到高山市,我們也沒有在妻籠宿停留太久。離開這個宿場前,在這裡買了個熊鈴,也買了杯咖啡(GoogleMap評分最高的那間),小小支持一下這邊的居民,希望妻籠宿這個古老且美好的小宿場可以繼續保存下去。

結語

如果再來一趟木曾路,我自己會選擇住宿在妻籠宿,感受最純正的江戶宿場風情。但老婆小孩更偏好更文明的住宿環境,連馬籠宿的民宿,走路會發出一些木頭聲響的她們都有點受不了,更何況是更古老的妻籠宿呢。

走訪了這兩個宿場,也讓我更了解到保存史蹟重要性,也更加佩服這邊的居民的使命感。透過走訪,體驗到的感動,驅使著我們去了解眼前所見事物背後的故事,就是保存史蹟最重要的目的。

接下來,還有更多古蹟等著我們造訪,更多歷史可以繼續走讀下去,敬啟期待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