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大阪 – 走過大正昭和年代,大阪近代繁榮的中心-中之島,以及時代變遷的象徵-新天地。

Published by

on

前言

從飛鳥時代的聖德太子,一路走到了戰國時代的豐臣秀吉,充滿歷史感的大阪或許不是我們印象中,那個充滿商業氣期的城市吧。這次,讓我們將時間快轉到明治維新時期。

就讓我們從中之島開始,走讀日本近代商業金融的開端,再到見證到二戰前後興衰的新世界區域,簡單的走讀大阪的近代史。或許,透過這些故事,可以讓你看到些你所不知道的大阪風貌。

中之島

這天,清晨的太陽透過窗簾的間隙喚醒了我。鬧鐘的預定時間還沒到,就直接起身,前往中之島地區。

中之島,是由堂島川和土佐堀川交匯處所沖積出的一片狹長沙洲,自江戶時代就是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從道頓堀的走讀中,不難看出在那個火車尚未出現,陸運效率遠低於河運的時代,這種方便船舶條停靠,水入交會之處,就是商業發展的核心地帶。

早在成為大阪政治,金融中心之前,中之島區域就已經是各領主的藏屋敷(領主所屬的倉庫)聚集地,也是大阪成為「天下的廚房」的開始。淀屋之碑記載了這一段的歷史,大阪現今的商業地位,就是從中之島這邊開始發展起來的吧。

到了明治維新時代,中之島從原本的商業貨品集散地,轉型為金融和政治中心。

其中大阪中央公會堂,可以說是日本近代史中最有代表性的公會堂之一。其設計監顧問-辰野金吾,或許你會覺得有點耳熟吧。

東京車站就是他的作品,而他旗下的弟子所設計的臺灣總督府(總統府),正是這種辰野式建築風格的傳承。

在那個沒有大眾無限傳播的年代,公會堂主要作為政府宣達政令,已經民間集會的場所。畢竟,在那個幕府終於垮台,西方新思潮湧進的年代,公會堂是一個絕佳的人民集會所。

大阪中央公會堂的主要出資者岩本榮之助,曾跟日本銀行之父澀澤榮一(現金日比萬元鈔票的主角)去西方考察,回國後捐贈了100萬日圓建造這座公會堂。

然後,因日俄戰爭勝利,累積到巨大財富的岩本榮之助,也熬不住戰後1927年的昭和金融大恐慌。當時大量的銀行倒閉,岩本旗下的企業也受到不小牽連。曾有同行勸岩本收回部分的捐助款,撐過眼下危機後再做打算。

然而,岩本不願違反當年的承諾,甚至表明「拿回捐出去的東西是大阪商人之恥」。最後,在公會堂建成之前,岩本因無力周轉而舉槍自盡。

中之島上,還有另一座非常有紀念性的建築物,那就是日本銀行大阪分行。

這座新古典風格的建築,仿自於比利時國家銀行,就是出自辰野金吾的設計。大阪分行原本的所在地,在江戶時代就是島原藩與水戶藩的倉庫,也一度是關西實業家五代友厚的宅邸。

說到大阪金融,就不得不提到五代友厚,這位影響大阪家金融至深的實業家。其中最重要的功績,就是身為大阪證交所的創立者之一,將西方的資本金融制度引進到這個古老的商業區域。

要知道,在明治時代,不只是原本的商業,大阪周邊也陸續的工業化,現代化。而現代的金融體制,透過放貸以及上市來促進資本的流通,活絡了整個工商業,也奠定了日本成為當時東亞強權的基礎(當然,這絕對不是什麼光明的未來)。

在2021年的大河劇「直衝青天」中,其中很關鍵的歷史人物五代友厚就是由知名男星藤岡錠飾演。有趣的時,在先前的另一部大河劇「阿淺來了」,劇中的五代友厚一樣都是由藤岡錠飾演。

說到「阿淺來了」,描述關西的日本女性實業家「廣岡淺子」的一生的大河劇,除了女主角是當時人氣很高的女星波瑠飾演。在這個傳統父權至上的國度,廣岡淺子成為明治至大正時期,女性自立、企業經營與教育改革的先驅實在是非常不容易的。

其實我在中之島一帶,就是參考「阿淺來了」官方的散步地圖,可惜沒有足夠的時間造訪所有的景點。

寫了不少日本的古代史,這種離我們百年前的異國故事,當作消遣般的閱讀,提升旅遊的感官體驗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

然而,到了日本的近代史,不可避免的很多事情都沈重了下來,藉由不同角度所切分出來的歷史面相也不再單純。

畢竟,但坂本龍馬寫下船中八策,在那個胸懷大志的年代,有誰會想到船中八策剛好就是日本東南亞的侵略路線圖呢(或者說是坂本龍馬太過有遠見?)?

又或者是斯卡羅(羅妹號)事件,李仙德調停完牡丹社聚落後,跑到日本當外交掮客,重新讓日本將眼光放在南方的這座島嶼上呢?

在中之島上,「地球的和平」藝術創作佇立一角,象徵大阪經濟繁榮時,對過往戰爭的反思,但當時冷戰氛圍下對和平的期待。

在剛剛提到的昭和大恐慌中後,隨後的1930年全球經濟大蕭條更是進一步惡化日本經濟狀況。政府也開始插手自由經濟,加強對產業、金融、勞動力的直接控制。

為了轉移國家內部的壓力,乘著日俄戰爭驕傲將眼光一路從朝鮮掃視到中國,接收著美國的石油對東亞進行侵略,直到觸碰了歐美利益核心香港後,美國停止一切的戰爭資源供給。

已經無法回頭的日本,決定在賭桌上梭哈一把,企圖扳倒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利堅合眾國,由珍珠港奇襲開始,註定了一個災難的終局。

當然,這段起承轉合我描述得太過簡化,而且近代史本來就是隨著史料的更新,以及隨著不同的切入點會得到很多不同的觀點與看法。

不過,在中之島上走過這百年紛亂的歷史,對比著島上兩邊高聳的現代高樓,心中還是充滿著無限感慨啊。

即使有千年古都的京都,城市發展的軸線依舊有往東偏移的趨勢。而東京由於腹地太大,各區也各自發展出各自的特色。

而在中之島也不例外,這個從江戶時代以來才開始興盛的區域,現在已成為大阪是的政經精華區,城市發展已經從古老的四天王寺區域轉移到北濱一代了。

歷史不會完全重演,但會一再的押韻。

希望,二戰後換來的世界秩序,這種相對和平的時光可以再延續下去。

新天地

讓我們從北濱地區,將目光重新回到走讀大阪第一篇,四天王寺這片古老土地的旁邊,一個大阪形象鮮明的地區:新天地。

台灣的夜市,已經是夜晚非常熱鬧的地方,各式各樣的攤販,五光十色的招牌,呈現著城市的生命力與活力。

不過,通天閣附近的新天地已經有點魔幻的感覺了。這裡的夜晚特別的耀眼,比起新宿澀谷具有都市感的夜晚,新世界有種每日都在辦慶典的份圍。

新天地的起源,可以說是從1903年的大阪勸業博覽會開始,跟北濱地區,中之島繁榮的是起於同一個時代。

當時為期五個月的勸業博覽會,除了帶來超過530萬參觀人次,頗有另類的萬國博覽會的氛圍之外,這也是大阪第一大規模的用上了現代化電器照明,象徵文明與進步的開端。

在勸業博覽會結束後,展覽的會場由大阪土地建物株式會社進行再開發,仿效當時最新先進的大都會巴黎和紐約做打造的街區。在當時層考慮過「新巴黎」、「第二千日前」等名稱,最後使用「新世界」這名字來代表日本通往未來的進步之地。

在新天地區域,比利肯是由美國的藝術家Florence Pretz所創作,象徵萬事如意之神。引進日本後,在1912大阪新世界第一代遊樂園Luna Park剛開幕時也設置了比利肯像,也成為新世界區的象徵地標。

在日本這個泛神信仰的國度,各地方的神社和千方百種的御神使已經讓人目不暇給。然而降落在這個古老國度的外來神如此受到歡迎,也足以彰顯當時日本對西方文明的渴望吧。

佛教,當初也是從百濟(朝鮮)傳進來的外來神明,不是嗎?

第一代的Luna Park營運沒多久,在1923年關閉。第一代的通天閣也在戰爭時期,因物資的需求而被拆除。當時那個追尋時尚之都巴黎的身影,被捲入,並消失在歷史洪流之中。

隔天清晨,還保有點藍調餘暉的時刻,我再度前往新世界。不同於晚上的喧囂,侵晨的新世界彷彿不同的世界,又為到那個安靜,井然有序,我印象中熟悉的日本的那個面相。

大大的近江屋招牌,想起這就是坂本龍馬遇刺的地點的店名,就不禁莞爾了起來。

二戰後,受到美國的援助,日本經濟飛快的從泥淖中起身。昔日的新天地,逐漸轉型為勞工階級喜愛的娛樂中心,價格實惠的炸串點也在這個時期流行了起來。

同時,第二代的通天閣也在也在1953年落成,再次象徵日本擺脫了過去,準備迎向復甦的新世界。

然而,新世界這種未來進步的象徵,或許已經成為過去式了。大阪北濱地區,道頓堀和梅田等區域的繁榮,反而讓這個有點粗獷風格,濃濃日和風味都區域更加屬於上個時代(戰前),成為歷史的見證,而不是引領者了。

雖然該地區還是稱作新世界,可惜那是1910時代所嚮往的新世界。轉眼之間,一個世紀已經過去,新世界卻成了就時代最好的緬懷與記憶,代表著昭和年代的快速發展,和平成時代的泡沫般的經濟繁榮。

比起古老的京都和奈良,東京與大阪的城市氣息與我有著更直接的情感連結。從小接觸的日本文化中,無論是近畿小子那種放浪破格的風格,或是不甚道地的大阪燒,章魚燒等等。

透過影視,漫畫,日本綜藝節目等等的薰陶,與東京類似的,大阪隱隱約約也有一種烙印在腦中,那種矇矇懂懂的城市印象。

但時隔今日,去了好幾次京都總是錯過了大阪。這次總算騰出來三天,來探索這個一直過門而不入的大城市。

那則嘈雜,忙碌且紛亂,直來直往的風格。在這個絕大部分都不是政治中心,卻是外來文化接收前沿,和自古以來的商業重鎮來說,就像一個性格海派,不拘小節的商人。

別管這麼多,把生意談成吧!

大阪,就像新世界的招牌那樣,就是這麼的直接,這麼的鮮明。

一座城市的面貌,都是由古往,和今來不同的歷史維度一起交織而成。大阪,近畿地區的中心,日本第二大都市圈,還有著太多尚未探索的地區,以及太多的歷史故事可以讓我們來細品這城市的種種風貌。

後記

不知道這篇走讀背後的歷史脈絡是否太過沈重?不過越當我開始梳理這些歷史故事後,也比較不會用一廂情願的角度,來介紹眼前的景物是多麽的美好。

而是,更能體會經過了這麼多紛擾後,還可以留下這些當年歷史得見證,並且親眼所見的當下這一刻的時光,是多麽的美好。

寫這這篇文章的當下,大阪世界博覽為也熱鬧的開幕,迎接全世界的旅人們。今年大概是沒有辦法躬逢其盛,僅分享這三篇大阪的走讀,希望提供一些不一樣的角度,給這座大家相對熟悉城市的未來旅人們,一些旅行上的參考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