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大阪 – 那個比京都更久遠的時代,大阪四天王寺,大江神社,堀越神社,以及日本佛教的大師們。

Published by

on

前言

聊了好久的京都,終於我們要來聊聊位在京都旁邊,日本第二大都會圈,外來文化在日本開枝散葉的起點,同時有著天下的廚房之稱的大阪。在聊日本歷史時,不免得一直將重心都放在京都,偶爾關注一下鎌倉和名古屋中部地區。

然而,推動著時代齒輪轉動的動力,有很大一部份就是來自這個充滿商業氣息的區域。造訪大阪逛街購物之於,不妨細品一下這個比京都有著更古老歷史的區域,感受另外一種的古都風情吧。

四天王寺的奠基者-聖德太子的簡單生平事蹟,我們在法隆寺一文中已經有初步的介紹。這次,我們從日本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四天王寺,來看看在佛教是如何被日本所接受,以及神佛習合是如何發生的。

為什麼要特別聊到日本的佛教呢?我們還是從旅遊開始吧。說到京都最知名的景點,大家的心中會冒出哪些選項呢?

清水寺,金銀閣寺,伏見稻荷大社嵐山等等。有發現嗎,其中只有伏見稻荷大社為神道教,其他都是佛教系統的寺廟(如果把嵐山的天龍寺也算進來的話)。

從奈良時代開始,佛教對日本社會文化的影響從貴族,到鎌倉時代開始深入到武士以及平民階級。整個東亞,或許沒有一個像日本一樣,受到佛教文化影響如此之深的國家吧。

大江神社

在佛教傳入之前,日本本土以神道教信仰為主。神道信仰以潔淨為主,像是伊勢神宮就有式年遷宮的傳統,每20年就會幫天照大神換一個新家。而天皇的居所也是如此,在遷都平安京之前天皇家也是不斷地在搬遷。

在建造四天王寺時,也在周圍建造了七座守護的神社,大江神社就是其中之一。

即使佛教在當時被視為先進的外來文明,要落地還是要以本地的神明做護法,算是邁向在地化的第一步吧。

大江神社還是日職阪神虎隊的聖地之一,在2014年阪神虎闖入日本大賽時,大批球迷也來到大江神社祈願,最後阪神虎隊也成功擊敗宿敵讀賣巨人隊。

堀越神社

同樣也是護持四天王寺的七宮之一,但不同於大江神社,堀越神社的鳥居是神明造(最上面的笠木是平的),而大江神社的鳥居是屬於明神造(笠木是有弧度,且下方多一層島木,可參考維基百科)。神明造就是祭祀天皇家族的,而明神造就對應是其他在神道系統裡面的神祇。

堀越神社是祭祀崇峻天皇,也是歷史上第一位遭遇暗殺的天皇。

另外堀越神社還有一個很特別的點,就是一生一願。平常大家去神社寺廟,都會許很多個願望。傳說堀越神社參拜時,只能許一個一生中最重要的願望,也因此成為大阪人心目中的轉運聖地。

雖然是一個小小的神社,據說也是大阪市內的能量景點之ㄧ。我也在這裡許了我的願望,並抽了一隻籤。比起貴船神社的末吉,在這裡抽到了吉(往上提升了一階),是冥冥之中的暗示嗎?我想要幾年後才可以知道結果了。

四天王寺

在佛教傳入以前,日本神道信仰中對於橫死或者受冤屈而死的靈魂會成為“怨靈”,並帶來天災,瘟疫造成社會動盪。而怨靈的力量甚至超越神明,如早良親王(還武天皇的弟弟)因被誣陷而死,其怨靈讓當時的桓武天皇放棄剛建成不久的長岡京,跑到京都盆地內在建造一座京城,平安京。

(關於日本三大怨靈,可以參考蔡桑的「靈驗到嚇死人的日本三大怨靈」影片)

要知道,天皇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都是“現人神”,代表著日本最高神天照大神一族。而早良親王的怨靈,都讓背後是天照大神的天皇家要跑路蓋新家,就可以知道日本人民自古以來,打從心底對怨靈的畏懼。

也因此,佛教這種來自先進大陸的最新科技,就是天皇家以及朝廷樹立統治典範與權威的一種新的可能。

不過在西元五百年左右,佛教剛傳入日本的時候,朝廷也不是馬上就欣然接受這種新科技。根據日本書紀的記載,西元587之年的丁末之年的丁未之亂,就是朝廷中擁佛和排佛兩大勢力的對抗,最終由擁佛的聖的太子一方勝利。

四天王寺,就是聖德太子向四天王(持國天、增長天、廣目天、多聞天)還願而建的寺廟。

而這樣的新科技,也經過了奈良時代在理論上的構築,以及大化革新時代遣隋使與遣唐使不斷將佛教資訊傳入,在平安時代以顯教(天台宗)和密教(真言宗)達到理論上的完備,並開始由顯教的天台宗開始開枝散葉,之後的各種流派大部分就是出自於天台宗系統。

透過佛教的因果循環,超度等儀式,加上凌駕於神明之上法力無邊的佛祖(明王)震攝著,讓統治者麼相信透過供養佛祖菩薩的方式,就可以免除怨靈的侵擾。天皇家也終於可以安心的在平安京定居下來,真正穩定的統治日本直到武士階級崛起為止。

四天王寺內的大講堂,如果有看過法隆寺的朋友可能會覺得眼熟。畢竟是相同時代建成的寺院,只是四天王寺處在交通要衝,又位於自古就繁榮的大阪,不免得多次毀於戰火之中,像是著名的大阪夏之陣和二戰的美軍空襲。

最近一次的重建,是在二戰之後的1963年。據說在重建時,還向法隆寺取經來儘量還原當時的建築樣式。

天王寺中的太子殿(聖靈院),供俸著聖德太子的御靈。而中間的八角堂,見識樣式也如法隆寺的夢殿一班。

心細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御靈信仰是源自神道教,怎麼會在佛寺中祭拜著像徵神道體系中的御靈呢?

這就是佛教傳入日本時,發生的神佛習合的現象之一了。聖德太子雖然都是以攝政的角色,從未實際當上天皇,就他的事蹟以及皇族血統被當成神明而祭拜其實也不為過。

畢竟天皇就是“現人神”的代表。

在平安時代的佛教大為興盛下,許多日本神道教原本的神明地位明顯被佛教壓過,甚至還有這些百萬神明在佛祖下聽佛祖講經,原本的神社也被佛寺壓迫的狀況。

也因此,神佛習合這樣的概念,算是幫日本神道教的神明們解套,也讓神道的系統繼續在日本存續了下來。

最廣為接受的神佛習合理論,要屬於「本地垂迹說」。簡單得說,就是日本離佛法的發源地非常的遙遠,佛菩薩們為了適應日本的風土民情,以適合日本這地方的文化形態而化現成日本神道中,大家熟悉的神明們來傳揚佛法。比如說:

  • 天照大神 → 大日如來
  • 八幡神(應神天皇) → 阿彌陀佛

在日本人心目中,地位崇高的聖德太子,因為神佛習合又加上本身就是佛法的奠基以及推廣者,在鐮倉時代浄土宗的興起更進一步強化了其「聖者」形象,認為聖德太子就是菩薩的應化身。

在四天王寺中,可以看到弘法大師空海,淨土宗祖師親鸞上人。加上建寺的聖德太子,根本就是日本佛教界高峰會一般,重量級人物齊聚一堂。

在走讀京都-東寺一文中,我們簡單介紹過了空海大師。在空海大師入主東寺之前,就曾今來到四天王寺弘法,現金每月21日在四天王寺都會舉行「大師會」,正是專門紀念弘法大師空海的祭典。

另一座帶著斗笠的大師,就是淨土真宗的開創者親鸞上人。在鐮倉時代那個戰亂的時代,淨土真宗強調只要只要頌揚佛號變能成佛,正式讓佛教進入武士和平民階級的關鍵。

相傳親鸞上人在京都的六角堂(我們之後也會介紹),受到化身為聖德太子的觀音菩薩指引,讓親鸞成為法然大師(淨土宗的創始者)的弟子。也因此親鸞上人非常的尊崇聖德太子,而四天王寺也因此設置了見真堂,專門供奉親鸞上人。

據說,原本的銅像在二戰中遺失,現在的版本是1973年重建而來的。

講了這麼多宗教相關的事情,似乎也有點累了。在四天王寺中還有一個野沢菜的紀念碑。野沢菜是長野縣的名產,多用來醃漬成野沢菜漬。而這道地方名菜的由來,相傳是18世紀長野縣的健命寺的住持,來到四天王寺將天王寺蕪(所以應該是一種蕪菁類的蔬菜?)帶回了長野縣栽種。

在長野這種相對寒冷的多雪地區,天王寺蕪適應了當地的氣候而變成現在的野沢菜了。如果之後有機會造訪長野縣,吃到當地的鄉土野沢菜料理,想著原來這菜是從大阪過來的,也會別有一番風味吧。

後記

這篇走讀的資訊量非常的大,從神道系統的鳥居樣式,到佛教對於日本神道教的影響,乃至於神佛習合的階段。而在明治維新的初期,政府重新樹立天皇權威,將屬於天皇的神道系統與佛教分開(神佛分離),興起了一波廢佛毀釋的運動。每一段詳細展開都可以寫好幾篇文章來梳理,目前還是儘量以最扼要的方式來快速的讓大家了解一點輪廓即可。

不過佛教在這幾千年中已經深深地紮根在日本的文化中。比如說當今的懷石料理,就是以寺廟中的精進料理演變而來。日本獨到的侘寂美學,也跟禪宗脫離不了關係。就連沒有特別信仰的家庭有人往生,也是請和尚來到家裡念經。

回到旅行層面上,要不是有這些佛教信仰,或許也就不會有這麼多引人入勝的寺廟,神社,乘載著日本的歷史一路傳承下來,吸引著我們這些旅人們一再的造訪日本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