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書寫京都至今也有好一陣子了,從一開始存粹的旅遊體驗,到這兩年來加入有目的的取材式走訪,在濃厚的歷史風味中,似乎少了些季節變換的現實感。隨著時序進入春天,櫻花開花預想也更新了好幾回,也讓我不禁回想起十年前開始造訪京都的的契機,就是那短暫卻又絢爛的櫻花了。
這次的走讀,讓我們以櫻花為主角,快速地審視京都的歷史脈絡。當然,也會分享一些淺顯的賞櫻攻略,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提升賞櫻的體驗。

賞櫻的準備
訂機票
櫻花綻放得時間大多在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緯度越低的區域通常開的越早。櫻花滿開(見頃)的期間很短,大約兩週左右,如果遇到大雨會讓花朵凋落的更快。如果預算許可,直接訂三月的最後一週和四月的第一週是最保險的。
行程安排
在櫻花季的旅遊,我通常只會準備好景點,到了京都再動態的規劃行程。我自己會依據兩大要素來決定行程:
- 天氣:我會看日本氣象廳,和tenki.jp作為氣候相關的參考數據,尤其tenki.jp有雷達回波(雨雲雷達)圖,可以幫助預測短時間內的下雨狀況。
- 即時花況:盡可能地先收集花況的網頁,如tenki的花況,或者各景點的即時影像,像是ocam.live就有很多知名景點的即時影像。
當天的早餐,和午餐的時候就會依照天氣,但各個景點開花的程度來決定要去哪個景點賞櫻,儘量提高賞櫻的成功率囉。
櫻花花期
不同品種的櫻花,開花的花期也會有些差異。這裡列出京都常見的櫻花品種,像是枝垂櫻就是相對早開一點點的品種。如果四月中才到京都,可以去以八重櫻聞名,有御室櫻之稱的仁和寺。
染井吉野櫻 | 最常見,淡粉色 | 3月下旬 – 4月中旬 |
山櫻 | 自然樹形,花葉同時生長 | 3月中旬 – 4月上旬 |
枝垂櫻 | 垂枝優雅,粉色花 | 3月中旬 – 4月上旬 |
八重櫻 | 多層花瓣,晚開品種 | 4月中旬 – 5月初 |
京都賞櫻十選
接下來,讓我們用順著歷史軸線,來介紹一些我自己實際造訪過,覺得很值得一訪的賞櫻景點吧。這些景點不見得是最有人氣,或者有滿滿的櫻花,但都有其歷史意義或者相對起來人潮比較少一些。
像是嵐山,2023年造訪花都還沒開,街道就跟跨年晚會一樣擁擠。櫻花雖美,淡然人聲鼎沸下,就失去了不少那風雅的興致了。
京都御苑
自從桓武天皇,自西元794遷都至京都(平安京)後,平安時代正式展開,日本政權中心在京都將近了千年。從京都御苑這個天皇寓所,應該是一個很合適的開始。

京都御苑最有名的就是近衛邸跡一帶的枝垂櫻,當蹴上鐵道,哲學之道的染吉野櫻還沒綻放時,這裡的枝垂櫻已經開了七八分了。
順帶一提,現在的京都御苑,其實已經不是遷都當時的大內里。對日本歷史有些瞭解的朋友,應該已經知道京都在經過王朝時代,到了接近鐮倉幕府時代時已經是戰亂連連,天皇的居所也在多次戰亂中遭到焚毀。

在鐮倉幕府之後的南北朝時代,約莫十四世紀左右,天皇開始居住在現今京都御苑的東洞院,之後這裡就正式成為天皇長期居所直到明治維新為止。
自從鐮倉幕府,武家政權抬頭後,天皇家已經沒像以前這麼好過了。連京都御苑,某種程度也見證了天皇家族的地位的轉變。

東寺
在之前的走讀京都,我們有特別寫到這座真言宗大本山,也是平安佛教兩本柱之一,弘法大師空海所主持的重要寺廟。
東寺最初是平安京落成時,羅城門的兩座護法寺院之一,最初是屬於政府的官方寺廟。桓武天皇之子嵯峨天皇,將東寺賜與空海大師,也讓東寺成為日本密教的重要發展據點。

東寺的夜櫻,我想在京都應該也是數一數二的震撼。不同於其他的場所都的夜櫻,會搭配一些光雕秀,東寺就是單純的用燈光,將整個氛圍稱拖出來,不做過多的裝飾。

用最簡單的方式來形容佛教在日本的發展,我想可以大致分為:
- 飛鳥佛教:以佛教的傳入與接收為主,以法隆寺為代表
- 奈良佛教:研究佛法中的學問為主,當時的佛寺有點類似現代大學的概念。
- 平安佛教:佛教形式,教義的完備。其中以顯教,最澄大師的天台宗以及空海大師的密教真言宗為代表。其中天台宗開枝散葉,許多後來的流派均來自天台宗。
- 鎌倉佛教:在源平合戰,南北朝分裂這個動盪的時代,佛教開始簡化教義並走入平民階層。

而東寺,就是日本佛教在平安時代的重要象徵。
除了空海大師留下的佛教宇宙觀-立體曼陀羅,東寺的五重塔在京都車站,和京都塔建成之前也是京都最高的建築,現今也是日本最高的木造五重塔。

如果只能選一個京都市郊賞夜櫻的地點,對我來說首選就是東寺了。更多關於東寺的歷史,可以參考走讀京都,東寺一文
宇治,平等院鳳凰堂
從桓武天皇遷都京都之後,到初代武家政權平氏崛起之前,這段天皇和貴族階級最輝煌的時代,也被稱為王朝時代。而王朝時代中貴族的代表藤原氏,在京都的東南方宇治建立了私人別墅群。

而藤原氏權力最高峰的時期,其後代依照藤原道長的遺願,將原本的別墅改為佛寺平等院,更在院中建立了一個遠近馳名的淨土庭園,並在庭園池子中間建立了鳳凰堂,象徵極樂淨土。

十多年前,在櫻花季造訪鳳凰堂,可惜沒有下太多照片。

十多年後重返宇治,鳳凰堂也整修完成重新與世人相見。可惜是冬季造訪,無緣再賭櫻花的風華。關於更多平等院鳳凰堂的介紹,可以參考走讀京都,平等院鳳凰堂一文。

在日本名著,日本最早的長篇紀實小說源氏物語中,最後的十篇故事場景就在宇治,也被稱為宇治十帖。作為日本曾經最輝煌的貴族世家的所在,宇治除了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像,還有源氏物語紀念館。

除了藤原氏,與治還有抹茶,日本現存最古老的神社-宇治上神社,以及動畫“吹奏吧,上低音號”的背景小鎮。造訪宇治,除了賞櫻之外,務必多留點時間,感受那千年前王朝文化的風華。
本滿寺
在距離鴨川上游,賀茂川邊約十分鐘的步行路程,有一座小小的寺廟因一顆巨大的枝垂櫻,在櫻花季也成為遊客如織的熱門景點。

現今的本滿寺,重建於16世紀,原址在五條附近,為日蓮宗寺院。日蓮宗成立於連倉時代,將“法華經”作為至上經典的存在,並推廣“唱題”「南無妙法蓮華經」便可得到救贖。
鎌倉佛教雖然有眾多教派,但都大幅簡化教義,用簡單的方式讓武士階級和平民遵從,修行,也是佛教普及化的年代。

醍醐寺
醍醐寺建寺於西元醍醐寺建寺於西元874年,屬於真言宗系統的寺廟。照建寺日期來說,應該要放在本滿寺之前的。
然而,醍醐寺與櫻花結下不解之緣,天下人豐臣秀吉在醍醐寺舉辦「醍醐花見」的賞花活動,並在醍醐寺種下了七百多顆櫻花樹,使得醍醐寺成為京都最著名的賞櫻景點。

晚年的豐臣秀吉,為什麼要特地舉辦在醍醐寺呢?比較可能的幾個原因,除了醍醐寺本身就是當時的賞櫻聖地且腹地夠大,醍醐寺的三寶院庭園也是他親自設計的。

早在平安時代初期,日本貴族流行賞的花種其實是梅花。
然而當武士階級開始崛起,花期短暫的櫻花,象徵了生命最美好的時刻,卻也轉瞬即逝的那種無常之感,對常常出去拼輸贏的武士可說是特別有感。

這場政治意味濃厚,且帶有個人任性風格的醍醐花見,也將賞櫻的風氣帶到下一個層次。對於提草鞋出身的豐臣秀吉,我們就留到寫大阪城的時候再來好好認識他吧。

醍醐寺的五重塔,可以說是京都最古老的五重塔。在幾乎毀滅京都的應仁之亂中(戰國時代之前),醍醐寺幾乎全遭戰火毀損,但五重塔卻奇蹟似的保存下來。如果有造訪醍醐寺,在賞櫻之餘,也不要忘記朝聖這座存在超過千年的木造寶塔。
超過千年的木造建築物,本身就是個奇蹟,不是嗎?
白川
跨越了戰國時代,來到了安定和平的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江戶時代。在京都祇園,白川一帶是著名的花街,藝妓和歌舞伎文化盛行。


在這個承平的年代,賞櫻也正式成為日本全國上下的風雅盛事。

無論時白天還是夜晚,白川沿岸還是有著濃厚的江戶風情。如過觀賞過「舞伎家的料理人」,戲中的辰己大明神也在白川巽橋附近。
辰己大明神的由來,其中一個比較可愛的說法,是相傳巽橋附近有隻狐狸會花身成人捉弄來往的藝妓,當地人與狐狸約定興建神社並供奉,讓狐狸不要再捉弄可愛的藝妓舞技。
而辰己的由來,就是該神社位在京都御苑的東南方,以二十四方位剛好就是辰己方位因而得名。
高瀨川
高瀨川原先是一條人工運河,同樣繁榮於江戶時代。然而進入明治時代,隨著工業化的需求,琵琶和疏水道的完工,讓高瀨川失去了原本貨物運輸的功能。

本來京都市政府想要填平高瀨川,並運行輕軌列車。不過在當地人的反對下,保留著這條人工運河。

同樣在櫻花季,逛起來卻不擁擠的一個好所在。附近有先斗町和商店街,很適合吃完晚餐來這邊散散步,感受這種充滿現代生活感的櫻花美景。
關於高瀨川更詳細一點的介紹,可以參考:走讀京都,高瀨川一文
蹴上鐵道
雖然想刻意避開一些熱門景點,但蹴上鐵道肯定是避不掉了。在剛剛提到的琵琶湖疏水工程中,蹴上鐵道就是其中一項關鍵工程。

當初修建這條鐵道,是為了解決山科輸水與蹴上的高地差過大,無法行船的問題。也就是說,這條鐵道是用來運輸船舶的。
關於更多蹴上鐵道,與京都近代化的歷史,可以參考:走讀京都,現代化的軌跡,蹴上鐵道一文。


蹴上鐵道就位於地鐵東西線的蹴上鐵道就位於地鐵東西線的蹴上站,交通非常方便。由於已經是京都櫻花的一級戰區,可以的話盡早的來到這裡,才不會過於擁擠囉。
哲學之道
如果體力不是問題,可以沿著蹴上鐵道,造訪南禪寺後再往哲學之道。

哲學之道最初是琵琶湖輸水工程的一部分。照片中的水渠,就是其中一道支流,將來自琵琶湖的水送往市區以供發電,灌溉使用。

而哲學之道的名稱,來自於日本知名的哲學家西田幾多郎,常在這條小徑散步。在1970年代,當地的居民為了紀念這為哲學大師,將這條小徑取名為哲學之道。

哲學之道的另一端,就是東山慈照寺,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銀閣寺。這條長約五公里的小徑,比起嵐山走起來真的舒服許多,附近也有不少知名景點可以順道參訪。
如果造訪京都時已經是櫻花季的尾聲,更是可以來這裡一看粉紅色的櫻花水道,又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美景。
奈良佐保川
最後私心推薦一個不在京都,沒有太多歷史,也沒有太多觀光客(2023年)的賞櫻景點:奈良佐保川。推薦理由無他,因為實在是太漂亮了~



或許規模不比京都的背割堤,但人潮絕對是少了許多。佐保川為於奈良車站以北,走路約十分鐘就可以到達。更多照片和資訊可以參考漫步微光的角落,佐保川,奈良一文。
後記
走完前面九個景點,從平安京遷都開始,到近代的哲學大師,經過了一千兩百多年的歲月,見證這座古都曾經的榮光與近代的新生。
近年來湧入日本,特別是一線大城市的遊客實在是太多了,讓人不禁感覺到屬於古都的風雅,也逐漸被遊客的喧囂聲淹沒了。
希望這些賞櫻景點,可以幫你避開一些人潮,對你的賞櫻之旅有些許的幫助,除了眼前美麗的櫻花之外,搭配著一些歷史故事,相信可以得到一些美景之外的感觸或感動。
走讀系列,會一直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