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京都] 你所熟悉的的京都風貌,室町幕府的時代 – 嵐山天龍寺,金閣寺

Published by

on

前言

說到京都的代表性景點,莫過於金銀閣寺和嵐山的天龍寺了。在鐮倉幕府之後,戰國時代之前的日本,是一個非常魔幻,曾經出現兩個天皇的南北朝時期。住名歷史小說家司馬遼太郎曾說過,南北朝時代是他唯一不想寫、也寫不出來的日本歷史時代。

然而,在這個時代,卻也是孕育出日本文化的黃金年代。就讓我們從這些金碧輝煌中,撥開室町幕府的那段故事吧。

竹林之道,野宮神社

關於這段歷史的故事很多,我們從嵐山的竹林盡頭的野宮神社開始吧。

從走讀京都,宇治篇,我們對京都平安時代末期,那王朝文化的年代有些許的著墨。在源氏物語中小說中提到,新天皇即位時,會從皇族中的未婚女性選擇一位作為“齋王”,替代天皇到伊勢神宮祭拜。

在前往參拜之前,齋王還需要先到「齋宮」齋戒沐浴一到三年才能啟程。這個齋宮制度,延續到日本南北朝的後醍醐天王時廢除。

野宮神社,就是當年齋宮的所在地區,更是少數千年前的小說描寫的場景,至今還大致保存原貌的地方。

還記得十多年前造訪嵐山時,野宮神社沒什麼遊客,當時靜謐的氛圍真的可以體會,為什麼皇族要把齋宮建造在這裡了。

接下來,我們要將時代快轉到鐮倉幕府的後期,理解為什麼齋王制度到後醍醐天皇時代就被廢除了。

走讀鎌倉一文中,提到了第一代幕府大將軍源賴朝建立了鐮倉幕府。但很快的,整個幕府的實權在一兩代後,就旁落到鎌倉殿中最有權力的北條家手上。

當時鐮倉幕府的權利,可以大到讓天皇退位。當初當初天皇想號招武士推翻北條家,結果被當時的北條義時打敗流放到外島。

到了鐮倉幕府末期,也被北條家流放的隱岐島的後醍醐天皇,趁北條家影響力衰落的時候回到本島,同樣號招了一批武士要來推翻鐮倉幕府。

北條家派出當時最有能力的,足利義家的當家足利高氏。其中“高”這個字,就是北條高時所賜予的。在當時,賜予名字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不但象徵了主從關係,更是榮譽與地位的象徵。

(就像轉生史萊姆這部輕小說的賜名那樣,只差沒辦法做物理性的升等就是)

就這樣,身兼北條家的榮耀地位的足利高氏出征了,要代表北條家再度驅除後醍醐天皇,守護北條家世代的榮耀。

然後,足利高氏就叛變,背刺北條家了。

天龍寺

在人來人往的嵐山街道,大本山天龍寺的石碑記這麼矗立著,象徵著嵐山這一帶最有代表性廟宇的象徵。

到了天龍寺,我們繼續來說足利尊氏的故事吧。

咦,剛剛說的不是足利高氏嗎,怎麼變成足利尊氏了?這同樣也是賜名的結果,在高是背刺北條家,成功推翻鎌倉幕府後,後醍醐天皇賜予了“尊”字給足利高氏,自此之後就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室町幕府的開創者,足利尊氏。

天龍寺,正是足利尊氏為了後醍醐天求冥福興建的寺廟。然而,這是在足利尊氏背刺後醍醐天皇,在後醍醐天皇去世後所建造的。

等下,足利尊氏怎麼又背刺了?然後又為這位背刺的對象修建寺廟祈求冥福?

是的,歷史就是如此,也造就了足利尊氏這個人在歷史上的複雜性,其評價會隨著不同的年代而有所變化。

也在他背刺後醍醐天皇,擁立自己的新天皇後,後醍醐天皇南撤至奈良的吉野山,開啟了日本的南北朝時代,同時有兩位天皇存在的年代。也就是在這個混亂的時代,在野宮神社一代執行的齋王的習俗中斷了。

在明治維新,以天皇為中心的史觀中,足利尊氏是個十足的背骨仔。由於當時後醍醐天皇交出三神器,退至吉野後又說當初交出的三神器是假的,自己還是真正的天皇。加上尊氏的背刺行徑,讓明治政府以南朝的後醍醐天王為正統的皇室延續。

而足利尊氏,就以反叛者的來作為尊氏的歷史定位。相對的,始終效忠天皇的楠木正成,在皇居外還特別立了楠公騎馬的英勇銅像(關於更多楠木正成的故事,可以參考蔡桑神鬼夜話的內容)。

從1895年開始,被視為京都三大季中的時代季中,足利尊氏一直都被排除在時代季之外。

以史為鏡,可以正衣冠。然而在現實中,以史為鏡正好可以反映當時執政者的觀點。隨著更多的史料研究,對於足利尊氏這個人也有更多面向的解讀。

為何尊氏會連續背刺,有些比較平反的說法,指出尊氏不願意北條家獨大而支持天皇。推翻幕府後,後醍醐天王為了鞏固天皇王權而提出過於激進的建武新政,讓足利尊氏感嘆自己曾經推翻的北條家或許還比較好,進而推翻後醍醐天皇。

在近期受到矚目的漫畫(也有改編動畫)「擅長逃跑的殿下」,作者將足利尊氏是為作品中的最大反派,並將這種亦正亦邪的形象描繪得非常傳神。對於足利尊氏的歷史辯證,想必會一直持續下去吧。

在南北朝分裂的50多年後,由足利尊氏的孫子足利義滿結束了南北朝時代。在五百多年後,西元2007年京都的時代季終於接納了足利尊氏,讓這位室町幕府的開創者,進入這個象徵千年古都自豪的歷史行列之中。

最後,讓我們回到天龍寺本身吧。在一開始的照片中,那個大本山天龍寺的照片中,大本山指的就是臨濟宗的大本山。臨濟宗是日本禪宗派系的一個分支,其教義強調「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與構成幕府的武士階級相符,成為當時官方特別扶植的宗教派系。

而天龍寺就是由是町幕府的第一任幕府將軍所建,其地位拉抬到大本山也就不奇怪了。如果下次來到京都,看到屬於臨濟宗的寺廟,就代表這些寺廟跟當時的幕府有一定程度的關聯。

當時,朝廷還仿效宋朝五山制度,在京都以臨濟宗寺院為主也弄了個京都五山,奔別為天龍寺、相國寺、建仁寺、東福寺、萬壽寺。

同樣是京都知名的寺廟-南禪寺,曾經為京都五山之首。然而,金閣寺的建造者足利義滿,將南禪寺的地位提升到“別格”,也就是在五山之上的地位。

接下來,就讓我們繼續介紹室町幕府最輝煌的時代,足利義滿當權的巔峰象徵吧。

金閣寺

如果有造訪過金閣寺的朋友,可以注意這張本身就有玉珠印的門票,中間寫著「金格舍利殿」,左下方寫著鹿苑禪寺。金閣寺的本名,其實是鹿苑寺。

不過,我們還是繼續使用大家熟悉的金閣寺,來說接下來的故事吧。

即使闊別十年後再訪金閣寺,依然為眼前這座金碧輝煌感到震撼。但不一樣的是,這比起十年前的文化小白,除了讚嘆於眼前的金光閃閃之外就沒特別感覺,這次的造訪相對是有備而來了。

金閣寺原本是足利義滿的別墅北山殿,義滿去世後由兒子足利義持依照遺願,將其改為寺院,並使用父親義滿的法號命名為「鹿苑寺」,這也正是金閣寺真正名稱的由來。

我們將鏡頭拉近一些,仔細的觀察金閣寺建築的特色。在足利義政修建北山殿時,將一樓使用貴族風格的寢殿造,二樓是武家風格武家造,象徵武家階級的翻轉。

三樓的頂層,則是中國禪宗風格的建築樣式,反應足利義滿晚年出家,僧人的形象。

然後,我們可以發現金閣寺最上方,有著一隻金碧輝煌,為日本皇室象徵的鳳凰佇立在上頭。這一切的一切,你是否覺得有點熟悉?

在幕府時代之前,權傾一時的藤原道長,死後也由其子將自己的別墅改建為寺院,並在屋簷上放了兩座鳳凰。沒錯,就是平等院鳳凰堂(延伸閱讀:走讀京都-宇治篇)。

相對於平等院,足利義滿個人的野望也在金閣寺中赤裸地呈現出來。除了象徵自身的禪宗君臨天下,統治武士和貴族階級之外,更在二,三樓上貼上金箔,象徵貴族時代的沒落。

在足利義滿當政時代,這位幕府將軍足了在出巡時動用天皇駕崩時才會出動的八瀨童子來為自己抬轎,更是與明朝建立正式外交,被冊封為「日本國王」,作為日本的對外代表。

當時外人眼中的日本國王,和日本天皇其實是不同人,對於皇室來說實在是諷刺的極致了吧。

諷刺的是,足利義滿的兒子非常厭惡父親的作為,將整個北山殿周圍的建築物幾乎拆毀,只有下北山殿本體,算是給父親留了最後一點的面子。

還好,也留下了京都一個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

金閣寺在歷代中多次遭受損壞與重建,最近的一次在平成年代的1950年,被一位年,被一位見習僧人燒毀。從當時候的照片看到的金閣寺金箔已嚴重斑駁,就跟其他的寺廟類似。

而在金閣寺燒毀後,在餘燼中發現了不少的金元素,經過推算證明了當年的金閣寺如文件上所示,真的是二,三樓都是有貼上金箔。因此在重建中將金閣寺回復成當年足利義滿的野心與慾望的交織產物。

金閣寺也屬於禪宗臨濟宗派別,但其地位遠不及京都五山,僅作爲個人寺廟的地位。然而,足利義滿的野望,依然透過著這熠熠生輝的金箔照亮了京都,成為這座千年古都文化的一座燈塔,繼續吸引著無數旅人的造訪。

參考資料:

蔡桑:金閣寺背後的愛恨情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