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日本] 九州的中心,自然與歷史所留下的深刻痕跡:熊本城,阿蘇火山

Published by

on

前言

一直以來寫了不少日本,從北海道到東北,京都。但我第一次踏上日本的土地,是在日本的南方地帶“九州”,距離現在已經17個年頭了吧。這次有點出差性質臨時來到福岡,在處理事務的同時也安排了一天造訪熊本最重要的自然和文化遺產。
未來會有更多關於九州更深入的走讀文章,就讓我們從熊本開始,探訪這個對於我們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吧。

熊本城

在九州地方,規模最大的一座城池就是熊本城了。在豐臣秀吉年代,由當時的肥後國藩主加藤清正建造。在豐臣秀吉過世後,加藤背地裡轉向支持德川家康,在當年東西軍大混戰的時候沒有讓戰火波及到熊本一帶。

作為肥後國象徵的熊本城,就這麼的保存了下來。

作為幕府權力象徵,在德川家康取得天下後的江戶時代中,熊本城在和平的時代佇立了兩白餘年,直到了明治為新後,由維新三傑之一的西鄉隆盛為主領導的西南事變,又讓熊本城回到了歷史的中心。

熊本城在設計的時候,特別在石垣上做了不少曲折的動線。雖然熊本城規模不及大阪城,名古屋城,但依舊防禦力十足。

在西南事變的一開始,代表幕府舊勢力的薩摩軍從鹿兒島與熊本的交界著“人吉”北上,迅速包圍了熊本城。

當時代表維新政府的政府軍,大約只有3500人左右。面對人數約為4倍的薩摩君,政府軍靠著熊本城的地利硬是擋住了第前幾波的進攻,撐到小倉的援軍到達,扭轉了戰局。

除了政府軍的叫精良的西式裝備之外,熊本城複雜的城廓設計的確大幅增加了進攻的難度。

在進入熊本城時,常看到城廓之間的空間,很適合守軍作為伏擊的地點。

在西南戰爭後,熊本城的天守閣幾乎全毀且沒有立即修復。一直到二戰後的昭和重建工程中,用鋼筋混凝土的建築工法重建了熊本城。

在熊本城內部二樓展區,還特地展出了一個用縮小版的全木製結構天守,讓人重新感受當年純木製天手的風華。
話說,日本的現存天守只剩下12座。在太平洋火環帶上,又經過戰爭的摧殘,這些現存天守真的是非常的珍貴啊。

如果是影樂生活一路以來歷史走讀系列的資深讀友們,對日本歷史相信也有點輪廓,對歷史的莞爾想必也不陌生了。作為幕府將軍權威的象徵,這座在戰國時代末期的建成的城堡,自從建成後在江戶時代沒有經歷過戰爭。
直到幕府時代結束,明治政府的新時代,熊本城反而斷送了南方舊幕府勢力最後反撲的氣焰,讓明治政府站穩統治的腳步。

登上天守閣的最頂層,透過玻璃帷幕還可以看遠方的阿蘇火山群。

說到阿蘇火山,這個九州心跳脈動的中心,至今雖然活動趨緩但依然是活火山。其撼動大力的威力,至今還在熊本城廓留下難以恢復的痕跡。

在天守閣修復後,周圍的城廓還有將近十年的修復計畫,先調查整個周邊的地質和發現可能的考古線索,然後再儘量地還原重建回來。在修復古蹟這塊,日本總是不及不徐,在修復的過程中進行考察,不會草率的完工討好觀光客。

在日本的歷史洪流中,大部分的時間中熊本城的存在感明顯低於二條,名古屋大阪城那樣的名城。但是在離政治中心如此偏遠的九州,在時代轉換之際熊本城大大的刷了一次存在感。

在福岡城沒有復原計劃的狀況下,熊本城無疑的依舊是九州大地上規模最大,也最能見證江戶幕府時代的歷史見證了。

阿蘇火山

離開熊本城,遊覽車往山區進發,到達世界第二大的火山口遺跡,阿蘇火山群。

說到阿蘇火山,腦海中浮現的影像就類似於這張照片。這是我現在場火山口拍攝的,可以看到底下滾燙的湖水冒著滾滾白煙,散發著非常具有刺激性的物質。
來這邊觀賞火山口,務必好口罩,不然這刺激性的氣體有可能誘發強烈的咳嗽,甚至引發氣喘。

整個阿蘇火山口,完如外星球般的險惡地形,真的大地力量最好的見證之一。而且阿蘇火山口的開放式完全依照當時的風向和有害物質狀況決定,如果判定過於危險,就只能在更遠的地方觀看火山口了。

由於活火山口還是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也設置了幾座碉堡,因應猝不及防的噴發而落下的火山岩屑。

然而,真正的阿蘇其實是一個超級大的巨型火山陷落盆地,看著Google Map的地形可以發現,剛剛我們看到的阿蘇火山在地圖上只是一個小點。

地圖中比較深綠色的地區,其實就是一整個古老阿蘇火山口的範圍。至今人有值幾萬的人們居住在這個古老的火山盆地中,從事著較低污染的自然農業。

從遊覽車上向外望去,農田另一頭的峭壁就是大阿蘇火山盆地的邊緣。這個日本最大的火山盆地,面積約18 × 25 公里。很難以想像,當初是噴發了多少的岩漿,讓整個火山口的周圍“陷落”了下去,形成如今的阿蘇盆地。

在這個火山陷落盆地中,也有著不少座噴發口。其中一座很可愛,也很像抹茶布丁的米塚也是路途上的一個亮點。

相比於外星球般的火山口地形,我其實更著迷阿蘇盆地內多邊的山勢。有可愛的米塚,也有很硬派風格的山陵。

隨處一個光影,一個藍天白雲,就像一個完整的世界獨立著。

來到阿蘇,當然不能錯過草千里。這裡以前也是一個火山噴發口,隨著噴發活動的停止,逐漸被水與火山灰沉積物覆成為現在的景象。

草千里旁的休息站,也是阿蘇火山內重要的休憩點。裡面的食物憑良心講有一點小貴,但風味還蠻不錯的(除了拉麵)。這裡的牛奶也是特別濃郁,有點像在喝鮮奶油的感覺了。

用含脂量如此高的牛乳做出來的霜淇淋(softcream)當然也是絕品了。

由於這次的時間的關係,參加當地的一日遊套裝行程,說實在非常的感。如果有機會,會非常推薦大家用自駕的方式,花個兩三天在阿蘇火山盆地內來趟緩慢的旅行。

畢竟,千萬年前形成的地貌,用個兩三天來感受想想也不會太奢侈,對吧?

而且阿蘇還有很多景點,像是神秘的上色見熊野座神社,砂千里之濱等等,更是值得花更多時間好好的細細品味。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