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日本 – 放眼望去皆國寶,奈良法隆寺,聖德太子與日本佛教和日本社會的影響

Published by

on

前言

在之前的走讀京都系列文章中,我們在二年坂法觀寺一文提到了其奠基者-聖德太子。這次,我們來追隨聖德太子的腳步,從聖德太子的事蹟和所建立的兩座偉大的廟宇,一起見證佛教傳入日本的起點,並理解聖德太子對於日本社會以及文化的影響。

聖德太子

在大阪的四天王寺中,有一座聖德太子導引石,導引石後面就有一座聖德太子像。四天王寺會留到其他的文章介紹,在這次的走讀文章中,我們就從這裡開始,介紹聖德太子對於日本的影響吧。

在講述聖德太子前,還有一個要注意的事情,就是聖德太子所處的飛鳥時代(之後才是奈良時代)雖然已有漢字的傳入,但並沒有正式的官方紀錄。因此,有關聖德太子的紀錄,主要是來自奈良時代的“古事記”和“日本書紀”,帶有官方色彩的歷史紀錄。因此,相傳聖德太子四個月就能對話,一週歲就能書寫也就不是太奇怪了。

聖德太子出生於西元574年,本名「厩戸皇子」,很巧合的與西方重要人物耶穌類似的都是誕生在馬廄,厩戸就是馬廄的日文說法。也有一說是出太子生地附近有著廄戶(厩戸)這個地名,引此而取名。

另外也有傳聞聖德太子是中國高僧慧思轉世,在法隆寺夢殿觀音記,以及聖德太子傳私記(都是法隆寺出品,後者出現於鎌倉時代)都有提到,不過目前主流的看法偏向這是佛教的普及化過程,將歷史名人神格化以加速信仰的傳播,類似玄奘法師是文殊菩薩的轉世這樣。

曾經身為一萬元日幣鈔票上的主角,聖德太子對日本歷史發展可以說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一直以來我們都有個印象,就是日本 一直以來都是以天皇家為中心,萬世一系的統治整個大和民族數千年。

其實,在古墳到飛鳥時期,日本還算是個部落民族聯合統治的時代,天皇家只能算是影響力最大的部族,但也沒到可以穩穩的號令天下的程度。在這樣的環境下,要讓各部族臣服於天皇部族,除了武力之外,與制度相關的文化力就是很好的政治工具。

因此,派遣遣隋使到中國,學習當時隋朝的律令制度,並引進當時最先進的科學-佛教,就是聖德太子對日本影響最大的兩件事蹟,也形塑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日本的根基。

在政治上,聖德太子推動的律令制度,如冠位十二階(不同等級的官位)和十七條憲法(非現在的法律條文,而是道德準則),為後來的大化革新奠定了基礎。

而當時最新的科學的頂峰,佛教最初得奠基,就要透過法隆寺來一窺當年的盛況了。

法隆寺

在奈良的斑鳩地區,從JR法隆寺站下車,約1.5公里路程步行約20分鐘就可以到達法隆寺。在入口的石碑上可以看到聖德宗總本山,而不是京都常見的臨濟宗或是進土宗的流派,也顯示法隆寺以聖德太子為源頭,自成一格未受後來的佛教流派影響。

在進入法隆寺前,有一張法隆寺境內圖,紅色部分就是被定成日本國寶。法隆寺也是現存最古老的木造建築群,更是日本第一個登錄世界文化遺產的建築。

整個西院伽藍都是國寶,我想大概沒有其他的寺廟,會有這麼沉浸式的國寶體驗了。然而,要能細品這樣的國寶建物群,我們就得再往下理解更多關於日本佛教傳入的歷史背景,以及法隆寺的獨特之處。

往法隆寺建物群走去,映入眼簾的是第一號國寶,南大門,這種千年來沉澱凝聚出的內斂與莊重,跟京都都其他寺院的感受真的很不一樣。可以想像在一千三百多年前,日本大多數都還是處於類似原始部落得形式,當這些“土民”看到這樣一座宏偉的大門,某種程度就跟我們現代人看到埃及金字塔那樣的驚嘆,就算是外星人(神)蓋出來的也不奇怪吧。

佛教,從飛鳥時代開始,以文化和建築勢力震攝了當地住民,讓大和文明開始了第一次顯著的蛻變。

西院伽藍

走過南大門,映入眼簾的是西院伽藍的中門,後方的五重塔隱約可見。與四天王寺的門,塔,寺照順序的佈局不同,法隆寺採取五重塔和金堂在同一水平線,相對中門是不對稱的布局。

雖然這樣的布局在百濟(朝鮮)的寺廟就已經出現,但對於日本日後寺廟的佈局帶來很大的啟發,脫離了傳統們,塔,寺在同一個軸線上的佈局。

進入了西苑伽藍,日本最古老的五重塔映入眼簾。通常木造建築可以保存超過百年就很不容易了,法隆寺的五重塔在歷代的維護整修下,竟然與西方的石造古蹟比肩存在了超過千年,真的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安放主要佛像的金堂,據說是寺內最古老的建築。最初的法隆寺建於西元607年,但之後發生火災焚毀過一次,在西元700年左右在原址附近重建後,就大致保持至今日。在明治維新時期,也曾經有一派人想“重建”原本的法隆寺,不過就現在的建物群也是存在千年,遠超許多知名寺廟,我想代表性已經無庸置疑了。

法隆寺中的佛像都是禁止攝影的,因此我借用網路上的相片。如果仔細的觀察本堂中的藥師如來像,應該不難發現該佛像比我們印象中還清瘦,其輪廓較為深邃也不同於東大寺或鎌倉的大佛像。

這樣的雕刻風格,其實是更接近中亞波斯風格,而非正統的中國風格。這也讓我們得以一窺佛教的當時傳播路徑,由印度到中亞波斯,再從絲路傳進中國再到百濟(朝鮮)。

百濟的佛像風格與北魏相似,而北魏的佛像又受到犍陀羅與波斯風格影響,因此這種藝術風格也透過百濟的工匠傳入了日本。再配合聖德太子在馬廄出生的傳說,是不是又增添了更多的想像力呢?

法隆寺的大講堂,重建於西元990年,並與迴廊連接起來。當然,也是無庸一直的國寶。由於是在比較晚的年代重建,大講堂中的佛像風格就比較接近我們熟悉的唐朝以降,較為豐盈厚實的風格了。

佛教東傳的演變過程,在法隆寺被完整的保存了下來。除了宗教信仰的意義之外,對於歷史愛好者來說,這裡也是不可多得的歷史寶庫。

大講堂一旁的鐘樓,和伽藍迴廊也同樣是國寶。

離開了西苑伽藍,當然不能錯過滿滿國寶的大寶藏院。當然,院內一樣是嚴禁拍照的,但有一樣國寶非常值得特別介紹一下,那就是玉蟲廚子。

玉蟲廚子

廚子,也就是廚子,也就是佛龕的意思。如果有看過咒術迴戰的朋友,一定對廚子這詞不陌生,畢竟最大的反派-宿儺的領域展開“伏魔御廚子”,就是一個充滿邪氣的神龕。象徵神聖的聖器,變成組咒之王的大招,只能說作者很會玩就是了。

回到玉蟲廚子,上圖是推想的復原樣貌,用了上千隻玉蟲(吉丁蟲)的翅膀,剪下如米粒大的片狀,再平貼上神龕的每一處雕刻中。在當時,玉蟲被視作靈魂之蟲,其光澤象徵永不滅的靈魂。

相傳該神龕的擁有者推古天皇(日本第一任女天皇),在重大的的典禮中才會將這座玉蟲廚子展示出來,並且包含天王本人對廚子膜拜。要知道,天皇在日本被視作“現人神”,基本上就是神只是以人的方式現世而已。

日本的神明對外來的佛教膜拜,也證明當時佛教在日本人眼中的優越性,以及對日本本身神道教的影響有多大。要不是後來的神佛習合,讓神道教用另一種方式並存於佛教系統中,神道信仰很有可能大大的被削弱甚至失傳,或許今日我們就少了不少重要的神社可以參拜了。

東院伽藍

離開大寶藏院,往東院伽藍的方向前進。

東院伽藍規模要小得多,主要的建築就是這座日本上見八角外觀的夢殿,為了紀念聖德太子,在平安時代建築在過去聖德太子一族居住過的斑鳩宮遺跡上。據說裡面的廚子供奉著象徵聖德太子的等身觀音像,但平時是不公開的。

雖然夢殿是後來平安時代所建,依舊是不折不扣的國寶。

對日本佛教文化這麼重要的一所古老寺廟,在疫情期間觀光遭受重創時一度瀕臨破產,靠著線上募資(據說很快就達標了)才免強撐了下來。

寫了好幾篇走讀京都,也造訪了不少經典的日本佛寺,法隆寺給我的震撼程度完全是不同等級的。當我一進入南大門,那種很原始的莊重感就讓我頭皮發麻,倍感震撼。可以凝視(以及被凝視)那些超過千年,古老莊嚴的佛像,也真的是種奇妙的緣分了吧。

接下來奈良時代,日本持續透過遣唐使輸入關於佛教的理論知識,在平安時代透過空海和最澄兩位大師架構出自成一格的體系,再到鎌倉時代因戰亂而加速了佛教的普及。而這一切的源頭,我想法隆寺絕對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角色,為日後日本佛教的興盛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如果要造訪法隆寺,從大半天王寺搭乘JR只需半個小時,比起從京都過去要近的多。對於日本寺廟,佛教文化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在大阪的行程中務必安排個半天,造訪這座日本國寶的聚集地,感受佛教在當時世界的邊陲綻放無比絢爛的光輝。

參考資料

法隆寺官方網站:https://www.horyuji.or.jp/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