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筆記] Sony 40mm F2.5G 優異輕薄的平凡之眼 評測心得

Published by

on

引言

Sigma 2870mm離開我身邊將近一個月,習慣使用變焦鏡的我,在這一個月中好好的體驗了暫時交換過來的,Sony原廠的三顆餅乾G鏡中最有人氣的40mm F2.5G。

接上A7C系列的機身,顏值瞬間提升了好幾個檔次,彷彿就是為了A7C系列而設計的小型鏡頭,讓全幅系統可以非常接近APSC的體積與重量。

這也是我使用過的第一顆G鏡,第二顆Sony原廠鏡頭。如果對我其他鏡頭的一點看法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這些文章:

回到今天的主角Sony FE 40mm G,就簡稱它為40G吧。40mm這個焦段雖然不是第一次出現,就我的印象中卻是近幾年忽然流行了起來。

相對於35mm可以吃到一些現場的空間與氛圍感,50mm稍微聚焦一些的視角較容易凸顯主題,而介於這中間的40mm視角常聽到的解讀是所見即得,大概是兩隻眼鏡的視角(但之前怎麼說是35mm…)。

簡單來說,就是要遠不遠,要近不近,最接近我們平時觀察世界的視角。

這樣的40mm焦段,沒有廣角的張力感,長焦的壓縮感。最大光圈F2.5,若是離被攝物體有點距離,也不會有明顯得背景虛化感。

就是因為視角太過平凡,就更依賴畫面的構成來表現出照片的意圖,沒有捷徑。

光學表現

來簡單聊一下鏡頭的光學表現吧。首先,不愧對於G鏡的招牌,這顆40G鏡頭畫質表現非常好,無疑是我目前用過鏡頭中畫質最銳利的一顆鏡頭了。最近對焦距離也很不錯,只要能靠近目標就可以有很好的背景虛化效果。

可能是因為體積的關係,畫面還不用到邊緣就有明顯的口徑蝕,也就是散景中的光點不是圓形的狀態。左下角也散景也有一點點雜亂,但以這樣的鏡頭體積,可以做到這樣已經是很不錯的表現了。

100%放大,這法絲細節真的是銳利分明啊,A7C2 3300萬畫素可以餵的飽飽的沒有問題。

儘管散景不是這顆定焦鏡的強項,在本體與背景有充分的距離下,散景也維持的算是平順柔和,沒有明顯的二線性雜亂感。

就基本特性來說,40G除了最大光圈稍微小了些只有F2.5之外,沒什麼明顯的缺點。搭配A7C系列的機身,幾乎是完美的平衡。

就以全幅40mm的系統來看,A7C加上40G顏值可能不是最高的(Nikon ZF+40mm F2真的很漂亮啊),也不是最輕小的(Sigma FP+45mm f2.8),但整體拿在手上一定是最好持握,配重也最舒服的組合。

關於40mm這個焦距

要不要購入這顆鏡頭的關鍵,其實不在鏡頭本身的表現,而是這樣的焦段是否適合自己的拍攝習慣。

如果不習慣使用定焦鏡,甚至鮮少使用標準50mm附近的焦段的話,願不願意重新調整自己的拍攝習慣來配合這樣的鏡頭,是在購入這類的鏡頭前需要仔細思考的。

當我一開始使用這顆鏡頭,不意外地拍出了不少廢片,也讓我有著不小的挫折感。

畢竟習慣了變焦鏡,在透視感與壓縮感之間切換之間很容易就可以拍下想拍攝的畫面。以這種拍攝模式在一個相對陌生的地方,可以有著相對高的拍攝效率,拍出很多覺得新奇且富有變化的照片。

所以我會如此喜歡Tamron 28200這類型的鏡頭,很符合我既有的拍照習慣,在旅遊時真的是讓我輕鬆產出不少照片。

但是在生活的周遭,處處都是已經習慣了的風景,即使每天仍有細微的不同,那種新奇感仍然遠遠低於身在異鄉,眼界大開的感覺。

當眼界大開,處處皆新奇,用不同焦段的焦段取出當前最有代表性,最有特色的呈現也是再自然不過。

但回到平常熟悉的景物,再用習慣的拍攝手法必然無法碰撞出新的火花。這種時候,對我來說相對陌生的定焦鏡就可以打破這種慣性,讓我用不同的角度繼續觀察周遭熟悉的一切。

相對於以前會先入為主的,用焦段的靈活性來呈現眼前的景物,像是拍攝建築就直接往廣角端轉過去呈現整體的幾何特性之類。

而使用定焦鏡有時候驚訝的發現,原來這樣的視角框出來的世界也挺不賴的。

換個角度,使用變焦鏡的思考方式是:怎麼用不同的視角呈現出眼前的好畫面。

而用定焦鏡,更多時候變成:怎麼就現有的視角出好畫面。

畢竟變焦鏡的方便,會讓我習慣於我熟悉的表達方式,畢竟這是十幾年來累積下來的一套邏輯,通常也會就不錯的結果。

但是在一個已經去過好幾次的地方,我卻驚訝的發現原來40mm的視角可以這麼好的呈現宜蘭設治紀念館的空間感。

而在街拍上,40G配上A7C2,小巧的體積也比較沒有侵略性。

有時候根本就讓相機處於掛在身上的狀態,也不拿起相機看螢幕或觀景窗了,打開AI對焦後就直接靠感覺抓拍。

啊對了,都說到這才想到40G相對副廠鏡的優點:對焦。對焦真的是飛快,有時候一個靈光一閃,就直接按下去就瞬間合焦,絲毫不拖泥帶水。

科技的進步,真的讓攝影變得相對輕鬆不少。

使用這個鏡頭三週左右,反而有一點不想把原本的Sigma 2870mm換回來了(其實是2870現在二手太難賣了XD)。當然,為了接下來的旅遊計畫我還是會帶上變焦鏡,在有限的時間精力下儘量拍出自己喜好的照片。

而經過這一陣子的體驗,我想我之後應該會更常把OM老鏡從防潮箱請出來,繼續用這種限制視角的方式來重新觀察生活。

結論

聊了一些關於40mm這樣的焦段,以及使用定焦鏡上的一些想法後,現在應該是40G這顆下結論的時候了。

在標準焦段這個領域中是非常擁擠的,不論原廠,副廠都有許多35-50mm之類的定焦鏡。如果非常重視畫質,散景表現,不怕重量負擔的話原廠的GM系列,Sigma的ART系列都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預算有限,一些副廠鏡頭如Sigma 45mm F2.8或samyang的35mm f2.8都是相對便宜小巧的選擇。或者購買老鏡,雖然沒有自動對焦,但非常便宜的價格還有對焦尺,可以訓練估焦的能力。

更追求極致輕便的,且對畫質沒有非常高的要求的話,找台GR3或甚至是M43搭配餅乾定焦鏡也都是很好的選擇。

說了這麼多,那這顆40G的定位到底在哪裡呢?

我想,會考慮40G的朋友一定是對其輕小的體積感到興趣。如果是拿A7C系列的機身,也不考慮其他更輕便系統的狀況下,要提升帶相機出門的意願。

只要預算允許,這顆40G絕對可以讓你紀錄下比以往更多,屬於你生活周遭的美好記憶。

這也不禁讓我思考,是不是可以增加對變焦鏡重量的忍受度,畢竟難得一次的旅行稍微辛苦些也是值得。平日生活就交給這類型的小鏡頭,似乎來得更加愜意自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