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開始使用Sony系統後,第二顆變焦鏡頭選擇了Sigma 2870mm。
其實我還是蠻喜歡前一顆鏡頭Tamron 2040mm的,但因為接下來的拍攝題材會比較需要長焦段,只好先賣出了T2040。
而下一顆鏡頭的選擇,在Sigma 2870和Sony 2070mm中猶豫了一小段時間,剛好有看到一顆價錢還不錯的Sigma 2870mm,想著光圈大一級日常也是挺好用的,就先入手了。
其實,我更期待的是原廠出一顆24120左右,光圈不用太大重量可以控制在500g以下的旅遊鏡。
咦,不是已經有一顆Tamron 28-200mm,號稱副廠最頂的旅遊鏡嗎?沒錯,剛好也跟朋友借了這顆鏡頭,之後也會有Tamron 28200的心得文,敬請期待。
鏡頭外觀
有點扯遠了,先回到Sigma 2870mm吧。常見的67mm的口徑,與Tamron F2.8三元系列一樣,不用再多花一筆購買濾鏡的費用。
而這顆Sigma 2870讓我有點驚訝的,除了這麼小的體積卻是恆定F2.8光圈之外,鏡頭的作工質感也蠻好的。
雖然470g的重量比Tamron 2040mm重了90克,配合A7C2已經有一點頭重腳輕,但由於鏡身沒有很長重心不會離機身太遠,實際拿起來的感覺還不會到太不舒服。
Made in Japan,在日本製的虛榮心加持下,更覺得這顆鏡頭這樣的規格與質感,以現在不到兩萬的售價真的是超值的選擇(原本是兩萬五,在Sigma 2470ii發表後就降了五千多…)。
畫質表現
這麼小巧的鏡頭,畫質雖然沒辦法跟自家的2740的鏡皇等級相比,對於日常的拍攝畫質覺得也是綽綽有餘了。
在弱光也有點反差的環境下,F2.8光圈全開的中央畫質依舊非常的犀利紮實,餵飽A7C2 3300萬畫素沒有問題。
拍攝風景,光圈縮到5.6邊角畫質即使放大到100%來檢視也沒有問題,松針依舊清晰。可見現代的造鏡技術,畫質真的是有一定的水準了。
比較讓我意外的,是這顆鏡頭的散景個人覺得還蠻柔和的,即是雜亂的背景光圈全開也沒有顯的二線性,焦外的過度甚至比一些早期的定焦鏡還柔合些。
近年來製鏡技術的進步,加上數位修正的導入讓鏡頭在設計時可以有更大的彈性,在選擇鏡頭上畫質已經不是最主要的選擇考量,畢竟畫質都已經非常夠用了。
更多的是焦段,和體積重量的取捨,當然還有價錢是否能夠負擔。
實拍感受
入手Sigma 2870mm的兩天後,跟著朋友們一起出發登雪山東峰。雖然少了廣角的遼闊感,台灣高山的風景我覺得有更多長焦段可以發揮的機會。
從雪山東方望向雪山主峰,大約用了40~50mm附近的焦段,超廣角反而沒辦法從這樣的距離來彰顯雪山的氣勢。
聽到塑膠袋的聲音就會跳過來,不太怕人的金翼白眉,70mm就可以拍到很清楚的身影。不過還是宣導一下,不要餵食野生動物喔~
板塊作用的見證,品田山,在70mm的焦段在用再做些裁切還可以很清楚看到山脈的皺褶痕跡。
在平日的小旅行中,造訪了久違的猴硐貓村,28-70mm的焦段就是非常好發揮的焦段,既沒有超廣角的張力也沒有超望遠的壓縮感,就是一種剛剛好的感覺,讓照片有了更多的生活感。
結論
就這一個多月使用下來,覺得Sigma 28-70mm是一顆蠻適合作為第一顆標準變焦鏡的鏡頭。如果預算允許可以直接跳過kit鏡,入手Sigma 2870mm (或是Tamron 2875mm,鏡頭稍微長了一些,二代畫質較佳散景較漂亮)。
E接環的鏡頭實在太多了,有種甜蜜的負擔的感覺。
如果你的拍攝習慣比較偏向變焦鏡(像我就還是比較貪心一些,而且怕頻繁換鏡造成的入塵問題),Sigma 2870mm這一隻輕巧,且價格合理的標準變焦大光圈,我覺得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