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的隨身夥伴 – Sony A7C2 評測心得

Published by

on

前言 – 入坑Sony

說真的,沒想到我會開始使用Sony系統,而這一切的答案就是這台 A7C2。

在聊聊這台相機之前,我先大概回顧一下我的攝影器材使用經歷。從開始攝影這十多個年頭,我覺得大部分的時間都是使用Olympus系統。中間一度短暫使用過Pentax幾個月,直到2023年正式接觸全幅相機。

不過,第一次接觸全幅是Nikon的Z系統,短暫使用了Z5幾個月。說實在我蠻喜歡Nikon系統,但出於一些原因後來還是進入Sony。

因此,我會以一個長年使用Olympus M43這種小片幅系統的角度,來介紹Sony A7C2這台相機。

A7C2的優點


  • 體積小巧,重量輕盈。如果加上電池與記憶卡,機身總重只有514克。
  • 3300萬像素的Exmor R背照式感光元件,頂尖的動態範圍和低雜訊表現。
  • 基本拍照,錄影功能齊全,搭載AI對焦處理單元。
  • 前後雙轉盤,按鈕自定義功能非常豐富。
  • 支援HEIF檔案格式,大約5~7MB的儲存大小卻有10Bit的色深,輕度修圖寬容度非常夠用。

A7C2的定位非常明確,就是面向業餘愛好者的第一台全幅相機。在非常輕量的體積裡放了非常多實用的功能,除了比A74更好的防手震,連AI對焦也下放到這台機身,即使是入門機身也有非常好的拍攝能力。

A7C2的缺點


  • 電池續航力較前代明顯下降
  • 沒有實體前簾快門,沒有雙卡槽
  • 螢幕解析度只有102萬畫素
  • 價格我覺得稍貴了點

就算我把AI對焦以及所有網路功能關閉,電池消耗的速度還是比之前使用Olympus或Nikon相機快了不少,如果是一整天的拍攝至少要有兩顆電池才會比較安心。

螢幕和觀景窗的解析度都遠低於隔壁Nikon初階機的Z5,也只能感嘆索尼刀法依舊是不留情面,不會一次將所有好料壓上。因此,這樣的機身價格我覺得有些偏高。

簡單分享了這台機身的優缺點後,我們再來多聊一些A7C2的細節吧。

更多A7C2細節

從機頂看過去,可以看到除了快門和一些撥盤之外,只有一顆綠影按鈕,佈局算是相對的簡約。

與前代不同的是主轉盤旁邊多了一個模式切換撥桿,可以快速在拍照和錄影兩種模式間切換。

這樣的作法更帶來了另一個好處,就是拍照模式和錄影模式的參數可以分開設定,增加拍攝的效率。

豐富的按鍵和兩顆自定義按鈕,原本的按鈕也都可以重新自定義功能,加上前後共四個轉盤讓整體的操控性能是非常的流暢。

因為可以設定的東西太多了,我用了三個多星期才慢慢的將配置固定下來。

最讓人驚喜的地方


對焦

我想就是對焦了。Sony的對焦一向是業內的佼佼者,但實際使用過後(尤其是長年使用後段班的Olympus)真的是非常驚艷。在研究A7C2的時候有很多評測會覺得沒有對焦蘑菇頭(對焦搖桿)非常可惜。

沒有對焦蘑菇頭,但有AI對焦啊!這功能開下去根本就不用選對焦點了。像是拍攝不受控的小孩,不管用什麼方式手動選對焦點都是來不及的。

在幫公司拍攝活動時,也明顯感覺到在對焦這部分幾乎不用花心力去注意,可以更從容的構圖。事後看也幾乎沒有不準焦,或假合焦的照片。

開啟AI對焦並選擇動物模式,拍攝家裡的寵物也變得無比的輕鬆。即使是家裡狗狗眉毛很長的狀況下,只要看得到一點眼睛對焦就跟得上。

拍貓貓就輕鬆簡單,構圖可以隨心所欲真的太輕鬆了。

動態範圍

還有另一個令我感到驚喜的,是這塊3300萬畫素感光元件的動態範圍

以往在用M43時,對於曝光準確度的要求很好,甚至要刻意欠曝來多保留高光細節。而A7C2在陰天拍起來一片白茫茫的畫面,在不刻意調整曝光的狀況下已經保留非常多的細節。

在用Lightroom去朦朧和增加清晰度後,原本隱藏的細節都展現了出來,成為一張有一點點水墨風格的山景城市照片。

這樣的動態範圍對於拍攝活動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如果稍微拍稍微過曝在一個EV以內,還是可以調整出質感相當好,亮部階調細膩的相片。

另外支援了HEIF色彩格式,不到10MB就可以儲存完整3300畫素的影像,也有10Bits的色彩深度,相較於JPEG 8Bits色彩深度有著更高的寬容度,更有利於後期調色。

如果是拍重要活動我才會用RAW格式拍攝(有損壓縮RAW一張都要33MB左右),一般出門街拍旅遊我都直接拍HEIF,真是大大節省了硬碟空間。

讓人覺得可惜的地方


就以前面提到的缺點來說,最失望的部分我覺得對觀景窗和機背螢幕的解析度。

隨然螢幕的顯示不會影響照片品質,但會對拍照體驗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最好實際去展示店體驗看看,看這樣的觀景窗和螢幕解析度自己是否可以接受。

被O家訓練了太久,這觀景窗雖遠不及Z5但也比Pen F漂亮多了,我自己是覺得很夠用了。

其實,最讓人覺得可惜的或許是價錢吧,能再便宜一些就好了(汗)。

目前的使用感受


從開始玩相機一路過來,Sony的相機始終給我一種很消費者,市場導向化,沒有特別有個性的感覺。加上我一開始用的是極度有個性的M43系統,因此我一直很難想像我會使用Sony的相機。

兩年多前,Sony A74上市造成一股轟動的時候,我在店面把玩了幾次A74。實際上手的感覺說實在就是沒特別有感覺,機身的設計,選單的呈現就是以完全的實用導向為出發,少了點情懷的感覺。

但偏偏我的拍攝題材又相對的廣泛,雖然平常是以風景和街頭拍攝為主,伴隨著一些活動紀錄。

因此我會想辦法讓手中的器材組合儘量面面俱到,既可以讓我輕鬆的拍攝我平常最常拍的題材,在需要較高強度的活動攝影中也可以有足夠的性能與畫質。

A7C2可以算是一台非常均衡的相機,搭配Tamron 2040m,體積重量約莫與EM1 + 1240mm相仿,有著更好的畫質與更好的對焦性能。

如果搭配更小巧的G鏡F2.5系列,甚至會比M43配上F1.4光圈的鏡頭還輕還小一些。

室內想要有更望遠的焦段,Sigma 28-70這顆鏡頭雖然長度長了一點,460克的重量也不會增加太大的負擔。

加上Sony E接環有著太多物美價廉的副廠鏡頭,這是其他系統目前難以相比的。

因此,我覺得Sony的相機系統實際使用起來也是非常的理性,不像Olympus,FUJI,Nikon的系統這麼的有情懷。

像PenF,機身外部看不到任何一顆螺絲,造工極其精美。

Nikon ZF也是非常的精緻,且Nikon機身一貫的堅固扎實讓人用起來非常安心。FUJI也是有著其特色的仿古造型,以及獨樹一格的軟片模擬。

而Sony,就是不斷著打磨出一台又一台,定位精準且市場需要的產品。

並且在拍照最重要的兩項功能:畫質對焦都做到了極致,這樣的相機用起來一定不會讓人覺得不好用,習慣後反而會覺得為什麼別家廠商的機器,表現似乎都不夠全面。

總結

A7C2使用上到底好不好用呢?

目前為止我覺得,以我目前的拍攝題材,這台相機真是超越了我原本的期待。

但如果要拍攝更動態,如競技運動或飛羽類的題材像是魚鷹入水,A7C2就很難勝任,需要更高些如堆棧式感光元件的機種了。

總體來說,這是一台功能上適合80%的人拍攝80%的題材的相機。畢竟沒有一台相機是適合拍攝所有題材,就算有也是不這麼適合隨身攜帶,跟著生活一起拍攝的相機。

有人常說,帶的出去的相機就是台好相機。

A7C2可以說是全幅裡面最容易帶出去的幾台相機之一,雖然少了些個性,但絕對不難用。或許這就是Sony家族的特性吧。

很感謝你閱讀到這邊,最後分享一些近期用A7C2拍這的照片,如果對這台機身有任何問題也可以在留言區裡留言,我會盡我所能回答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