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自己的旅遊史,說實在也不算豐富,大學時即跟家人親戚去了趟九州。在研究所時期,去美國拉斯維加斯報了篇論文,除了在拉斯維加斯大道附近拍照,也去了胡佛水壩來了趟小小半日遊。
當時在美西的沙漠中,一切都覺得新鮮驚奇,拍了不少照片回來。但說實在的,在心裡沒有留下太多深刻的印象。最有感觸的,或許是迪士尼樂園裡面,聽到裡面的老外時不時都會God bless America,對於國家的認同在我當時是覺得有點震撼的。
接下來出了社會,出國旅遊的範圍還是鎖定在東亞,其實就是日本啦。這個全台灣最愛去的國家,景色怡人且食物好吃,有大約三分之一的文字(漢字)可以直接讀懂,真的是出國門檻低又可以體驗到跟台灣不同風情的好選擇。
在後來的日子又去了幾趟日本,包含京都,北海道和東北。如果是在一兩年前讓我選擇一個最有印象的地方,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北海道。畢竟,一直以來就是一個以拍照為主的單純生物,北海道遼闊的大自然,美瑛富良野那媲美普羅旺斯丘陵的景緻無疑是風景攝影的好去處。
但,旅行的記憶只有自然風景,以及拍攝回來的那一張張照片而已嗎?旅行的途中,經過的城市,古蹟,街道等等所有眼前所見也都是旅途的一部分,但過往的我很自然的就忽略掉了他們。直到接觸到旅行長-工頭堅,和蔡桑說日本,以及小說家朱和之的小說滄海月明後,在吸收了更多不同面向的知識後,也慢慢看出來當時缺失的那一塊,可以讓整趟旅程更豐富的那一塊 – 歷史。
旅行的目的,或者說,旅行的意義是什麼。對於每個不同的人,當然都會有不同的答案。我想,給自己一個放鬆且全然不同的體驗是旅行一個很重要的目的。要如何增加旅行過程中的體驗,透過上述介紹的作家youtuber的介紹,我認為除了要有更多與旅行目的地相關的知本知識之外,更要去理解目的地國家,地方的文化。
更具體的來說,我會在旅行出發做一些簡單的小功課,像是
- 目的地大致的歷史文化背景。像是2023年去的一趟波士頓,雖然這趟主要目的是公司出差行程,但還是簡單瞭解一下關於這座城市的
- 歷史:波士頓這座城市建成的由來
- 事件:原來美國獨立戰爭就是在波士頓附近爆發,波士頓也是主要戰場之一。
- 大概瞭解一下目的地的背景之後,就可以再對歷史有興趣的地方,或是波士頓知名的景點再做一些了解。不用到導遊那樣可以鉅細靡遺地指出每個景點的每段歷史,有點輪廓就好了。
雖然還沒踏出家們,但旅行已經在準備的過程中悄悄的開始了。藉由這些準備,到了當地就不會只是一味的走馬看花,或者完全複製別人的行程,甚至取景角度。
這種準備工作,對於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的京都市相對來說就更是重要了。在第一次來到清水寺,以及周遭的二,三年坂時只覺得真不愧是千年古都的景緻,壓根兒不知道原來在皇室剛從奈良遷都到京都時,鴨川的東側(也就是現在的東山地區,清水寺祇園花見小路等知名景點所在的區域)在當時可是亂葬岡,從清水寺為主開始一點一點淨化成移居的地點呢。
一開始的旅行唯一目的就是存粹的拍照,隨著年齡漸長開始透過不同的一些閱讀,去增加對一個地方理解的維度。到了那個地方,旅遊似乎就變成了一場大冒險,當初從文字圖片中所知道的片段活生生躍在眼前,有一些跟印象相符的,又有一些是之前沒讀到算是驚喜的部分。
這種更加深入的旅遊方式,也可以再更細分為不同的小主題。除了古蹟,食物也是一種包含了文化的傳承,或者說是一種吃的歷史。飲食也可以反映一個地方的風土名情,甚至文化特色。
就像在一次日本的綜藝節目中提到,長崎是日本中數一數二嗜甜的地方。這樣的特性,把鏡頭轉回台灣,大家一定會想到一個地方-台南。還有一個笑話是這麼說:臺南一個家裡通常會有三個水龍頭,冷水熱水或糖水。家境比較不好的就只會有冷水和糖水而已XD
台南和長崎,在當時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他們都是最早與國外貿易開通的商港,在當時糖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徵。會不會是在這些最早開港的城市,因為貿易而富有起來的人們更願意用糖來彰顯自己的身份地位呢?
再回到京都,這座千年古都飲食文化可是很時髦的,更有許多優秀的咖啡廳和麵包店。京都人大部分的早餐都不是米飯加醬菜,而是咖啡與吐司呢。關於京都的飲食文化也是非常的有趣,最近一次造訪京都我們也特別造訪了一些有知名咖啡店,體驗大正時代濃苦的咖啡與乘著第三波咖啡浪潮興起的精品咖啡,在古都體驗日本不同時代的咖啡風格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旅行就是放鬆心情,為什麼要研究這麼多好像讓自己更累呢?
的確,這種有準備的旅行只不過是眾多旅行的方式之一,也是我近年來開始嘗試的旅行方式。在花費大筆預算,好不容易排好休假後出國旅行,更想讓難得的旅行有著更多的體驗以及回憶。在台灣,更多的時候就是一趟說走就走,放鬆的旅程。
旅行就是有這麼多的面向,可以單純放鬆心情,也可以毫無準備來場華麗的冒險,又或是做一些準備,來場深度的知性饗宴。無論何種方式,只要自己享受旅行的當下,那這旅行本身就有意義且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