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京都的東山區,有這麼一條因鐵道兩側種滿了櫻花而廣為人知,在櫻花季時更是熱門的賞櫻景點。而這條鐵道的目的並不是運輸旅客,且鐵道長度也就短短幾百公出,究竟當初為何修築這麼一條鐵道呢?
這次,我們從蹴上鐵道出發,簡單梳理一下京都在大政奉還後,其近代化的一些歷史吧。
蹴上鐵道

說到蹴上鐵道的修建,就要將時光倒回至大政奉還,明治維新的時代。
隨著明治維新的開展,日本工業化與現代化的浪潮也席捲了這座百年古都,因此需要更大量的水源來進行工業的發展。水流不穩定的鴨川已經無法負荷當時京都的用水需求,原來作為運輸的高瀨川(延伸閱讀:走讀京都(六)巷子內的庶民風光,錦市場,高瀨川),由於河寬與水深深度不足,已經沒辦法載運足夠木材,煤炭等大宗物資。
於是,當局便將目光移到了京都隔壁滋賀縣的琵琶湖,也是全日本最大的淡水湖。在當時陸路運輸還不夠發達,船運還是最主要的運輸途徑的時代背景下,琵琶湖引水的工程除了提供水源,更可以成為大宗物資的運輸途徑。
從西元1885年開始,琵琶湖疏水道疏水道建設開始,從琵琶湖東南岸的大津市開始,經過隧道和水道,將琵琶湖水引至京都市。

蹴上鐵道的終點,就是琵琶湖疏水紀念公園。在輸水公園旁的蹴上發電所,更是日本第一座開始運作的發電所。視為文明的象徵的電力,透過琵琶湖水位的高度差點亮了京都的市街,也開始了日本電氣化鐵路的發展。
琵琶湖輸水道解決了供水的需要,但輸水道由於蹴上與山科的高度落差過大無法航行。而這段鐵道的作用,就是銜接兩段高度差達到36尺的河道兩端,讓一端的船直接可以透過鐵道運輸到另一端,無需卸貨與再次裝載貨品,大幅提升了運輸效率。

隨著陸路運輸技術的進步,琵琶湖輸水到的貨運功能也逐漸被鐵公路取代。而原來的鐵道兩旁也種滿了櫻花,為京都的現代化的見證增添了些浪漫的風情。





在櫻花季的時候,即使是早上七點出頭到達蹴上鐵道也已經有不少遊客了。既然都來到了蹴上鐵道,不妨順道造訪附近的南禪寺。南禪寺不只是臨濟宗的大本山,裡面還有當時琵琶湖輸水的建設,水路閣。
南禪寺水路閣

經過南禪寺宏偉的山門後,往裡面走一小段就可以看到這座古色古香,磚紅色的拱橋。當年在做輸水工程時,有一路水路必須從南禪寺的腹地邊通過。為了不破壞南禪寺的景館,又要兼具實用性而使用典雅的紅磚羅馬式拱橋來建造這樣的輸水道。
從明治維新建成至今已有百年歷史,這座水路閣至今依舊將琵琶湖的水引入京都,履行當年建造時的使命。


在傳統的日式庭園中,出現了西洋的古典美學建築,自然也成了熱門的拍照景點。仔細想想,在清水寺周邊,嵐山,白川等充滿日式風情的地方看到和服浴衣算是道地的日式美學組合。
而在古典西洋美學的建築搭配日本的傳統服飾,也是意外的合拍。或許美感是不分國界的,又或者我們也已經從大正時代那樣的和洋交織下,漸漸習慣了這樣的組合了。

既然來到了南禪寺,也不要錯過附近的藍瓶咖啡。雖然咖啡口味見仁見智,京都還有更多有風格的在地小店值得嘗試。
但光是建築本身用心的整建,保留老屋的風華並加上一點點現代的風格真的很直得一訪。而且,京都限定的抹茶巧克力真的很好吃啊。


京瓷博物館
隨著京都步入現代化城市之列,相對應的建設如動物園,美術館也應運而生。在昭和天皇即位的1933年,京都美術館落成在岡崎一帶,鄰近平安神宮。
查了一下,京都博物館也是日本最早落成的美術館。東京知名的上野美術館落成於西元1959年,還晚了京都美術館20多年。
或許這就是古都風範吧,連美術館也要不放過全日本最悠久的頭銜。

造訪京瓷美術館可以說是一個意外。在旅程的某天,在平安神宮附近吃完名店-山元麵藏後,天空開始下起了細雨。小孩也覺得累了,在地圖上看到京瓷美術館,就進去休息一下。
咦,到底是京都美術館,還是京瓷美術館呢?
在2017年,京都博物館進行了為期三年的大修,所需的費用預估高達100億日圓。而京都政府近年來的財政狀況實在不好,引此決定開放冠名權讓企業冠名,並資助博物館的整修費用。
而從京都起家,如今已經是國際知名企業的京瓷出資50億日圓取得冠名權,因此當美術館整修完成後便以京瓷美術館的名字重新對外開放。

其實戰後京都孕育出了不少知名企業,像是任天堂,歐姆龍等等。京瓷或許對我們來說稍微陌生,但其創辦人,又稱日本的企業之神-稻盛和夫就相對令人津津樂道了。
除了輝煌的事業成就,晚年皈依臨濟宗後又重新出山,再創人生另一番事業成就高峰。
如果有看過日劇半澤直樹第二季,主角改革日本最大的航空公司的這段劇情,其原型就是稻盛和夫在高齡78歲重出江湖,拯救當時讓虧損下市的日航,短短一年多就轉虧為盈,並且重新上市。
臨濟宗總本山,正是離這裡不遠的南禪寺。而稻盛和夫正式皈依出家的寺廟是臨濟宗元圓福寺位在京都的東南邊的八幡市,距離賞櫻勝地背割堤也不會太遠。


館內寬敞的大廳,大量的玻璃帷幕引入了自然光線,即使是下雨的天氣也依舊感覺明亮清澈。即使是現代化美術館,既然是在京都就是要有傳統的庭院與之相襯。


這次由於行程關係,沒有好好的參觀館內的展覽實在有些可惜。在參訪過東京的國立新美術館後,更是覺得京瓷美術館那種渾然天成的古典優雅的氣質真是令人難以忘懷。
當未來有機會造訪京都時,一定會再訪京瓷博物館,並再來與大家多聊聊關於京瓷以及京都近代工業的一些故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