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常看到臉書或Thread上面出現一些類似下面的想法:
當數位攝影,手機的運算攝影讓拍照個過程變得太簡單,可能會失去對與美學或藝術的思考,變成很簡單或低門檻的藝術創作
隨著科技的進步,這樣的想法也不是第一次出現。在數位攝影開始取代底片攝影,拿掉反光鏡的微單眼開始取代反光鏡相機。當手機的運算攝影進步到一個程度,拍照在某些題材上真的沒有技術門檻了。
對於攝影這門創作的描述,我想就從我很喜歡的小說家朱和之,所作的虛構歷史小說「南光」開始吧。在南光的最後,作者對於攝影的描述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為了正確的引用又特別去圖書館將書借了回來:
攝影和其他的藝術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即是最有經驗的攝影者,往往也必須拍下大量平庸,無趣,失敗的照片,才能得到一張佳作。累積無數佳作之後,才能產生一張足以傳世得傑作。
是的,運氣。攝影的另一個特色是,即使是在外行的初學者,只要碰上天時地利的好運氣都有可能拍出一張佳作甚至傑作。
雖然我只是個攝影愛好者,遠遠擔不起攝影師這三個字,但這十幾年的拍這歷程對上面的文字真的是非常有感觸。
技術固然重要,但是運氣和能不能看出佳作甚至傑作的能力,在這個運算攝影的時代或許更重要一些些。畢竟,一直以來器材的進步,已經讓技術的差距越來越小了。
我覺得,我的運氣一直以來還算蠻不錯的。
臨時起意的跑去大湖山觀景台,運氣很好的第五次就等到大景。到了現場也沒地方可以架腳架了,就是把相機舉過頭拍攝而已,沒有疊圖沒有搖黑卡,就是樸實無華的按下快們而已。
這樣的美景,即使不是攝影愛好者,用手機拍出來肯定也是非常漂亮的。
這張照片是好幾年前,還在用Olympus EM5 iii的時候拍攝的。
當時清晨在壯圍的海邊,不停的用live time快們邊搖黑卡邊長曝,最後就只有這張照片,從平庸的一兩百張浮現了出來,算是我自己很喜歡的照片之一。
適當的快門,曝光等等的確有技術門檻,即使運算攝影也不容易捕捉到這樣的畫面,但對我來說,運氣真的還是非常的重要。
而運氣的極致,大概就是這張用PenF拍攝的照片了吧。
還記得當時攝影比賽風景組第一名的攝友,分享他花了七年才拍到金獎的作品。而我只是在蔦菬多待了十分鐘(前後也不超過半小時)就拿到了銀獎,只能說真的是運氣很好的拍到這樣的景,也運氣很好的被評審選上。
就我個人粗淺的認知,藝術創作過程中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創作 = 技術 + 品味
技術就是從取景構圖開始,到最後輸出成品的後製調色都包和在內。而品味則是鑑賞作品的能力,像是影評人不見得會拍電影,美食家不一定會做出米其林級的菜餚那樣。
而攝影這件事,還要再加上前面提到的“運氣”這個成分,並且運氣的影響力有時候可以大幅超越技術。
解構完創作的本質後,可以想想下面兩個問題:
- 如果你看到了一張令你驚嘆的照片,你會因為這張照片有做過細膩的調色處理,而覺得這張照片其實不怎麼樣?
- 又或者看到一張不怎麼樣的照片,會因為看到標榜無後製直出後,反而覺得這是一張好照片嗎?
技術可以影響最後的結果,但結果的價值能不只是靠技術面來衡量。我自己是不認為運算攝影造就美感的低落,單純是因為更多人可以分享他們的照片罷了。
品味這件事我還沒有資格來談,所以稍微回來談一下技術的部分。前面有提到,技術是包含完成作品前的所有一切流程,當然也就包含了器材的特性了。
開始使用Sony A7C2後,拍攝HEIF就可以拿到相近甚至超越M43早期機種的RAW檔的動態範圍,對我來說曝光的容忍度更大,在拍照時真的輕鬆了不少。
想當年拿Olmypus E500,柯達CCD最後的榮光的年代,極小的動態範圍ISO到800就爛掉,也沒有liveview只能靠經驗和測光表盡量取得準確的曝光。
十幾年過去了,現在隨手一按即使是高反差場景,相機也都可以處理得很好了。我也完全不想回到過去,那個拍照很燒腦的年代。
偶爾回味一下,改變一下拍攝節奏無妨。為了省荷包,我也留了幾棵老鏡在身邊,超高的CP值加上全金屬的鏡身,當作收藏有時候拿出來在手上把玩也是很療癒的事情。
而在剛購入A7C2時,我手邊只有三顆OM的老鏡頭,分別為35mm, 50mm和135mm。雖然很快買了標準變焦鏡,長焦的擔當幾乎都落在135mm F2.8這顆鏡頭上。
用長焦手動鏡拍攝這種動態題材還真的是蠻辛苦的,如果是自動對焦鏡頭會不會拍得更好?如果拍攝條件都相同,我相信自動鏡頭配合AI對焦,一定會有更高的機會拍到更好的照片。
用純粹的手動鏡,手動調整光圈,手動對焦也是一種拍照樂趣。但我也不覺得這樣的拍照過程會提升我的照片藝術價值,更多是當下拍照體驗的不同罷了。
得益於器材的進步,這張象山的藍調時刻,我用A7C2+Sigma 2870mm,高舉相機(因為前面兩排已經站滿了人)拍攝個幾張,五分鐘後就下山了。
算準颱風來臨前的藍調時刻,一樣璞實無華的手持拍攝也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我想,更容易使用的器材我想從來都不是阻礙我們進步的原因,反而更可以專心放大我們原有的優勢。在大型語言如此快速的進步下,相信不出幾年很多基本的攝影都可以被AI取代了。
我都可以想像,未來我只要簡單擺拍幾張鏡頭的商品照,就可以讓AI幫我渲染成有點程度的商品照。畢竟現在AI產生的人像照,跟真實的人像照已經很難分別了,有些真實照片的超現實程度還超越了AI產生的照片。
但我也相對樂觀的覺得,即使未來AI演進到難以想像的程度,我還是可以找到我繼續拍照的理由。最後,容我再引用一下「南光」的其中一個片段:
簡單來說,攝影其實是一面鏡子,映出攝影者的心態。
我覺得這句話很好的回應了標題,到底攝影創作的價值是什麼?回到初衷,攝影不過也就是把我所看見的風景,與大家分享而已,不是嗎?
在〈[聊攝影] 科技進步與攝影本質:運算攝影時代的創作價值探討〉中有 1 則留言
[…] 而這次的回顧,更讓我確定了拍攝的當下是可以更自由的,相信更多當下直覺所拍出來的結果。就如這篇科技進步與攝影本質探討的文章所述,拍攝的手法和呈現的方式,都是只是反映出攝影者的心態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