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篇文章某種程度就是寫給自己的,畢竟從東京回來之後有種提不起勁的感覺。工作忙碌了起來,加上最近地震頻繁導致原本的登山和花東旅行也取消了。
或許因為這樣,最近的拍攝結果也是極為零散,沒辦法整理成比較完整的走讀系列文章,連篇幅較精簡的微光角落系列也這麼停了下來。
而在宜蘭待了一段時間後,一些知名的景點也都已經拍膩了,或者說拍不出新的花樣了。或許,這又是一次的攝影瓶頸期吧。
畢竟,在熟悉的環境,身心狀況又不是在很理想的狀況,時間上又不允許的時候,的確能做的事情不多。
如果口袋夠深,換台相機換顆鏡頭,或者鎖定特定的拍照題材都是打破現狀的好方法。但光養一套全幅系統就已經是極限,還要到處借鏡頭來豐富拍攝題材,實在買不起其他相機了。
這時候,還有一個成本低很多的方式,就是換個角度重新審視自己拍的照片,特別是捨棄色彩資訊,用黑白的方式來重新詮釋這些埋藏在硬碟裡的照片。
說實在的,在拍照的當下我幾乎不會直接拍攝黑白照片。畢竟拍成黑白後,就只有純灰階的資訊,整體階調的分佈就大致底定了。
而拍攝彩色轉黑白,還可以套用不同的濾色濾鏡模擬濾色片的功用。比如說用了綠色的綠色片,就會讓綠色附近的顏色進到鏡頭中,而綠色的反面-紅色,就會變得比原來對應的灰階還暗。
雖然不是單純的轉成灰階,還包含一些亮暗細節的處理,但整體調整起來比彩色照片單純不少。
我也會嘗試問自己,將原本覺得的好照片轉成黑白後,還會覺得那是一張好照片嗎?
也藉著這次整理,赫然發現之前很多的風景照,轉成黑白後其實不怎麼樣。果然還留有不少以前用O家的遺毒,對風景類照片的色彩表現過分的追求,拿掉色彩後照片的本質其實不怎麼樣。
但在比較偏人文的街拍上,有不少原本覺得不怎麼樣的彩色照片,轉成黑白後卻有了另一番的風味。也顯示了在人文的題材上,我對色彩的控制力還不夠,但拍攝的心靈上比風景類更自由了一點吧。
對於黑白照片,各家大師也有全然不同的詮釋,有些覺得黑白就是攝影最存粹的展現,有些則覺得這是一種復古的情懷。
對我來說相對單純一些,就是換個角度重新審視自己的照片。像是上面這張,如果是彩色照片的話右邊的人就相對很不顯眼,但一轉成黑白馬上重點就浮現了出來。
這樣的一個好處是,比較不會陷入在調色的漩渦裡,當調整到色感疲乏不知不覺以調得太重了,卻不知道為何要這樣調色。
先將色彩抽離後,重新理解了照片的構成,再來思考如何調色,以及想表現出來的意圖,會讓照片的完整度更高一點。
說真的我很佩服那些拍攝量大的攝影師,每次拍攝就幾千張幾千張的圖要修,有些照片甚至過了半年一年才能讓大家看到。
A7C2在手上也快九個月了吧,看了一下拍攝量也不過五千張出頭,這還是包含一場公司活動,和四篇東京走讀系列的拍攝,也就是平常還真的沒什麼在拍照。
雖然產能低落,卻也讓我可以常常回顧過去的相片,配上Lightroom的雲端備份和更先進的HEIF格式,讓我這台硬碟只有256GB的Macbook Air還可以繼續處理這些照片。
而這次的回顧,更讓我確定了拍攝的當下是可以更自由的,相信更多當下直覺所拍出來的結果。就如這篇科技進步與攝影本質探討的文章所述,拍攝的手法和呈現的方式,都是只是反映出攝影者的心態罷了。
最後,也鼓勵自己也鼓勵對於攝影這件事感到卡關的朋友,繼續向優秀的作品學習,並用不同的角度審視自己的作品。
即使短時間內不會看到明顯的成果,但也別忘了,攝影是一件很吃運氣的事。
朝著好的方向繼續向前,總會看到隧道盡頭的曙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