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著「走讀日本(一)岩手,平泉」一文,這趟東北之旅從盛岡開始,進入了岩手,秋田和青森的山區,追逐著楓葉的前沿。
盛岡八幡宮
八幡宮祭祀的是本天皇的祖神,全日本各地總共有四萬多座八幡宮,更多關於八幡宮的介紹,可以參考這篇走讀-走讀鐮倉-武家政權的起點,鶴岡八幡宮。
東北地區相對離傳統日本的文化中心相對遠了,寺廟密度也不比京都和東京,盛岡八幡宮就已經是盛岡地區相對大型的寺廟,信仰中心。
那山中的一抹紅
隨著車子駛入山區,眼前的顏色漸漸地由綠轉黃,由黃再漸漸多了一些橘紅,最後就是整片山的楓紅。
最美的風景,我想還是在車上所看到的一切,到了特定景點停下來所見的風景,常常不及沿途經過卻無法停車下來,只能在車上欣賞的風景。
不過,蔦沼和城倉大橋是少數的例外。
青森,函館
日本本州最北邊,以蘋果文明的縣市,其都市規模意外地平實沒有太多的高樓建築。
在樸實無華的外表下,也流傳下來一些有趣,屬於地方的特色文化-睡魔祭。
少數具有現代感,光鮮亮麗的建築,可以看出青森地區對睡魔祭的重視程度。
睡魔這詞聽起來很有威壓感,魔這個字甚至增加了一些恐怖感。進去一看果然睡魔燈龍還真的非常有氣勢,有些小朋友還會當場被嚇哭。
相傳這麼有威嚇感的的燈籠,是坂上征夷大將軍田村麻呂在北陸征討時,用這些嚇死人的燈籠來做為使當地的“蠻夷”喪失戰鬥意志的手段之一。
在走讀日本(一)和之後的走讀京都系列,我們都還遇到這位傳奇人物。
而睡魔燈籠的創作題材,多來自日本或中國等神怪題材,也相當考驗對日本名俗學的理解。
基本上我是完全看不懂睡魔燈籠所要表達的故事,不過光這精美(嚇人?)的造型也可以想像製作這些燈籠一定所費不貲。
查了一下資料,每年舉辦睡魔祭,所需的費用約兩兆日圓左右。
位於弘前市的弘前城,距離青森市區車程約一個多小時。
雖然只有三層樓高度,不如大阪城姬路城那樣的宏偉,但弘前城的天守閣卻是日本僅存的十二座現存天守之一。
天守閣規模雖然相對小了點,整個弘前城城廓卻是佔地不小,也是北陸的賞櫻名勝之一。
在鶴田町這一個小鎮,這片濕地上,常有許多鶴聚集。在建造這座橋時,從徵選的眾多名字中選用了鶴之舞,來做為這座全檜木木造橋的名字。
或許天氣還不夠冷吧,沒有看到鶴群們。不過光是鶴之舞橋本身的造型,搭配上後方的清津富士-岩木山,也是不錯的畫面。
在接近這趟旅途的的尾聲,在這麼一個幽靜的地方放空,也是挺好的。
雖然鶴田町的人口只有一萬多人,鶴之舞橋附近的園區整理的非常不錯,有時候還會有一點點置身歐洲的感覺。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北國風情吧。
百萬夜景,這種說法來自於西元1953年,以該片區域一個月的電費換算成美元得名。想想不止日本東京大阪,連台北應該都是千萬等級的夜景了。
那天,函館山上面風很大。只有百萬等級的燈火亮度說實在不高,拍攝起來蠻辛苦的。
離開函館當天,異常晴朗的早晨。
一路從一關平泉,一路向北最後到了函館,領略了東北曾經的繁榮,整片山的楓紅。下趟旅程,或許到日本的南方,探訪日本神話的起源吧。